《第十三课鹭鸟去留牵动人心(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过程与方法:2、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情感与价值观: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4、文章以鹭鸟与梧桐树的依存关系为线索,梧桐引来鹭鸟,鹭鸟引来麻烦,梧桐又造成污染,对梧桐进行改造,鹭鸟去留牵动了市民的心。赞扬了郑州市民的共识:人类应该善待鸟类,应该与鸟类和谐相处。课时重点:文章以鹭鸟与梧桐树的依存关系为线索,梧桐引来鹭鸟,鹭鸟引来麻烦,梧桐又造成污染,对梧桐进行改造,鹭鸟去留牵动了市民的心。赞扬了郑州市民的共识:人类应该善待鸟类,应该与鸟类和谐相处。课时难点:文章以鹭鸟与梧桐树的依存关系为线索,梧桐引来鹭鸟,鹭鸟引来麻烦,梧桐又造成污染,对梧桐进行改造,鹭鸟去留牵动了市民的心。赞扬了郑州市民的共识:人类应该善待鸟类,应该与鸟类和谐相处。教学过程:一、导入1、文章以鹭鸟与梧桐树的依存关系为线索,梧桐引来鹭鸟,鹭鸟引来麻烦,梧桐又造成污染,对梧桐进行改造,鹭鸟去留牵动了市民的心。二、读课文,思考问题。1、读了课文,你想想了课文介绍了关于鹭鸟、梧桐哪些情况的哪些信息?学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板书:13、鹭鸟去留牵动人心鹭鸟梧桐2、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1:郑州为何有“绿城”的美誉?思考问题2:鹭鸟为什么在郑州迅速增多?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思考题1:在郑州市区,密布着7万余株法国梧桐,其中3万多株法国梧桐排列在街道两旁,不仅给郑州带来了“绿城”的美誉。思考题2:因为有茂密高大的法国梧桐,加上距黄河仅10多公里,宽广的黄河沙滩特别适合鹭鸟捕鱼觅食,鹭鸟就在郑州迅速繁衍起来。3、齐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郑州市民与鹭鸟的关系怎么样?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明确:10多年来,郑州市民与鹭鸟和谐相处,从没发生过一起猎杀事件。4、春回大地,又是鹭鸟归来的季节。进入3月以来,1万余只鹭鸟的去留,牵动了“绿城”郑州百万市民的心。让我们带着担忧的口吻一起来读一读。学生朗读。5、但随着鹭鸟的增多,市民们遇到了什么样的烦心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就来读读课文第4段中的文字,体会一下作者对鹭鸟的无奈之情。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思考题1:但随着鹭鸟的增多,市民们遇到了什么样的烦心事呢?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交流汇报。思考题1:但随着鹭鸟的增多,市民们有时也被鹭鸟搞得十分尴尬,哭不得,笑不得。特别是在金水路中段、经五路等地段的树下行走,搞不好就被鹭鸟粪淋得满头满脸。居住在该地区的郑州市民,尽管特别小心,但几乎都有被鹭鸟欺负的记录。6、于是,有人提出一个设想什么?后来把什么提上了议事日程?读一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刚才的问题。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交流汇报。明确:于是,就有市民提出:是否让鹭鸟搬迁到主行街以外?但这种想法仅仅只是一个设想,此前并没有人较真。直到今年3月,因为郑州市要改造嫁接法国梧桐树,是否让鹭鸟搬家才真正提上了议事日程。三、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内容。2、作业: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概内容。做练习二、三题。板书第十三课鹭鸟去留牵动人心梧桐鹭鸟市民引来鸟粪淋脸很无奈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