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工作总结一、基本情况三房坪村位于渔洋关镇南郊渔洋河畔,距城镇中心0.5公里,全村版图面积20.39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1101户,3465人,劳动力1760人,党员人数115人,耕地面积3387亩,其中水田630亩,山林面积23205亩,全村以种植茶叶为主,茶叶面积5600亩。已初步形成了以茶叶为主的主导产业。20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500万元,完成国家税收17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7万元,人平纯收入3300元,固定资产总额150余万元。二、结对帮扶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省财政厅新农村工作队结对帮扶下,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强化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全面实施了安全人畜饮水工程、新村建设、危房改造、道路建设、茶园改造、学校建设等工程,到目前为止以基本完成。(一)强班子,带队伍,在“结对共建”中夯实新农村建设组织基础班子是核心,队伍是关键。在省财政厅新农村工作队的指导下,在“结对共建”活动中,省财政厅新农村工作队首先从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入手,帮助村两委班子在发展思路、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上准确定位。制定了长期发展目标与短期发展任务。提出了“依托资源壮龙头,培育基地育支柱,服务城镇求发展,文明和谐建新村”的总体发展思路。通过努力,在省财政厅的倾情帮扶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努力改善基础条件、积极发展以茶叶为主的支柱产业,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全村上下形成了敬业奉献的道德风尚、团结民主的干群关系、文明和谐的家庭新风、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先后获得省、市级“文明村”XX县区级“五好”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健全,全村社会稳定、风气良好、村民安居乐业。其次是极力支持村党支部加强党员队伍培训教育和管理。利用村党员活动阵地,以党支部发行的“农家文摘”报、组织第1页共13页党员观看电教片的形式学习、宣传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党员群众的政治思想素质,把党员、群众思想统一到发展本村公益事业、建设文明新村的思想上来。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开展茶叶、生猪等实用技术培训10多次,建立了党员联系群众公开承诺制度,帮助贫困户加快致富,不断强化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协助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0多人,把一批有文化、有知识的党员作为后备干部纳入到村党支部的视线内。帮助完善制度20多项,建立了定期召开支部会制度、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一系统制度。(二)强基础,解难题,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倾情扶贫帮困关注民生1、加紧道路硬化,筑起群众致富路。针对全村“三架山、两面坡、一条河”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新通组公路、主干道硬化当作首要任务,村委会积极争取资金,着力解决出行难问题,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在省厅驻村工作队的协调下,硬化小河至青冈岭6.5公里、黄龙洞至张家沟2公里、XX县区至青冈岭1.5公里,完成硬化10公里。今年硬化灌坪至天堰茶厂3.5公里,目前正在紧张施工,年底通组硬化公路达到13.5公里,硬化通组率80%。2、切实关心群众,深化干群民生情。农村安全饮水问题解决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XX年,在工作队的帮扶下,申请专项资金27万元,单户建池243个,解决243户853人安全饮水难题,联户建池18个,解决136户493人安全饮水难题。结对帮扶以来,共解决2046人安全饮水问题,安全饮水覆盖全村范围。20XX年,进一步加大危房改造的力度,申请资金28.8万元,危房改造72户。于20XX年底全部通过验收并搬进新居。集农民增收、观光旅游生态茶园初步建成。争取了低丘岗地1300万元改造项目资金,对以樱桃山片为中心的茶园改造、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和配套设施等实施综合治理。使茶农得到了实惠。20XX年,在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中,省驻村第2页共13页工作队经过实地调研,落实帮扶对象18户,对每户每年按2000元的标准进行点对点的帮扶,改善其生活生产条件,联系工会为我村15名贫困大学生解决部分生活费。3、加强阵地建设,力展基层新面貌。阵地建设随村委会办公楼落成彻底改善。20XX年,在各级各部门及省财政厅工作队的关心和支持下,按照阵地建设要求,投资100多万元在XX县区新建一栋占地300平方米、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