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综合识字法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梦寐不忘、襁褓”等词语。2、通过背景资料的查询和反复的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儿女离开母亲太久,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感和作者的爱国情意。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教学准备: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教学流程:一、了解背景,创景激趣。1、播放《七子之歌》教学课件刚才大家在大屏幕上都看到了什么?2、教师播放20世纪20年代香港、澳门的景象课件。3、说说你观看后有什么感受?4、教师小结。二、介绍作者,点燃激情。1、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资料。2、揭示课题,理解课题。为了抒发这种迫切的愿望,闻一多先生创作了这组诗《七子之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教师板书:七子之歌,生齐读)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1、师配乐范读,课文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同学们听时一定要注意。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歌,老师希望你看准字形,读准字音,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3、在朗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觉得特别不好读的词语,来给大家提个醒:⑴、教师指正读音。⑵、理解词语意思。⑶、读词语。四、指导阅读,教给方法。1、指名朗读《澳门》。2、在这首诗中,还有你不理解的词语吗?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学习。3、再细读这首诗,想想自己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从哪体会到的?4、练习朗读。5、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感受?6、配乐齐读。五、自学交流,体会诗意。1、过渡语。2、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去学习《香港》和《澳门》,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逐首交流汇报:⑴、抽小组读,评议。⑵、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⑶、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学完以后的体会。⑷、教师小结。六、品读体悟,吟诵表达。1、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练习朗读。2、展开朗读比赛。3、齐读三首诗歌。七、拓展思维,放飞想象。1、你知道香港和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归的吗?2、播放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看完以后,同学们的心情怎样?3、那么,假如闻一多先生此刻就在现场,看到这样的盛世,他心里会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