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二.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句式的表达特点。2.把握修辞的特点,使用效果,为仿句做准备。三.教学重难点:1.把握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的变化。2.让仿句更有文采。四.知识分析:(一)考纲要求分析《考试大纲》中所要求的“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都是指操作能力,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选用是指在语言使用中,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这就存在着选用哪种句式表达得最好的问题;仿用是指抓住例句的句式特点,仿照其特点造新句,即俗语所说的“依葫芦画瓢”,这是一种有很高实用价值的语言技能,考查的是学生的迁移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变换句式则是指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改变原句句式的能力。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二)规律技巧归纳1.选用句式要和调整语序结合起来要与具体语境结合起来要和句意理解结合起来2.仿用句式忌色调不合忌修辞不符忌结构不一忌话题脱离有一点情意有一点深意有一点新意有一点诗意修辞恰当内容统一句式一致用心爱心专心3.变换句式变换直接语气和间接语气的句式变换意思相同和语气不同的单句和复句的变换整句和散句的变换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长句和短句的变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三)解题技巧仿句定法定类定心审例句审题干审题型变换、选用句式技巧注意长句变短句的方法点注意句式变换选用的特【典型例题】[例1]按要求改写下边画横线的文字(198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像“芦柴棒”一样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他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带工老板榨完他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为止。改写成被动句:析:第一步,看。看整个句段,句子陈述的主体是包身工,是人。故画线句子的受动对象应为包身工“他们”,而不是“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第二步,调。原句表主动,主动者是“带工老板”,改为被动句应按上面例句作相应的调整。答案:“直到他们被(带工老板)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例2]调整下面的句子,使句子表意更清晰流畅。战争开始的时候,他的父亲死在前线,后来德寇又杀死了他的母亲;他的祖母和妹妹是饿死的。析:第一步,看。第一个分句主语是“他的父亲”,第二个分句主语是“德寇”,第三个分句主语是“他的祖母和妹妹”。三个句子的主语各不相同,但整个文段都是陈述关于“他的”,故为了达到题目要求的“清晰流畅”,可将第二个分句改成被动句,受动对象应为“他的母亲”,让“他的母亲”作主语,整个句子就和谐一致了。第二步,调。将受动对象调前。答案:他的母亲被德寇杀死了。[例3]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可改变原意。(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5题)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用心爱心专心儒、道、佛。析:第一步,看。分析原句及题干,原句是一个因果关系复句,先果后因,这就要找出原句的“因”和“果”各是什么。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当主语是“苏轼”时:①结果——他的生活与创作充满矛盾。②造成的原因——他思想比较复杂。③“思想比较复杂”的原因——因为他受儒、道、佛影响。第二步,本题题干中要求变换句式,由原来的“苏轼”为主语变成以“儒、道、佛”为主语,实际是将上面的两组“果因关系①②③”分别变为“因果关系③②①”,即将原句倒推回去,且要求三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正确,语句通顺,又不能改变原意。可以画图表示为:第三步,得出答案。答案: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例4]将下面画线的长句改成短句,并使各短句格式协调一致。(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中华民族是一个(甲)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a)、勤劳勇敢(b)和富于创造精神(c)的民族(d)。析:第一步,分析题干,实际上是化长句为短句。分析原句可以知道这个长句主要长在前面的定语上,这个长定语可以表示为:甲——(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