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古代诗歌五首(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其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选自,是组诗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2.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特点。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5.填写。(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2)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____________,后四句写____________。(3)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4)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6.选择。(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A.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B.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人沧海。D.日月的行踪,都好像与沧海有关。(2)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C.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1)水面初平云脚低(2)谁家新燕啄春泥(3)乱花渐欲迷人眼(4)浅草才能没马蹄2.翻译下面的诗句。(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钱塘湖春行》一诗,处处紧扣早春西湖的特征,描绘了西湖早春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好游的性格,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4.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作者绕湖而行,从到最后到,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5.请试说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渐”和“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7.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你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8.请写出诗人的游踪。9.“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曲中点明全篇主旨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三句写景抒情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展开想像的翅膀,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改写成一段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曲可分两层。在文中用“‖”标出,并写出层意:5.全曲感情的基调是()A、依恋B、悲伤C、惆怅D、痛苦6.本曲运用了的写法表现羁旅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7、本曲中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为何插入写“小桥流水人家”?(四)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诗题中的“次”是什么意思?2.请找出本诗的韵脚。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字用得好,可以成为炼字的典范?请找出,并品味妙处。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由此你会联想到什么?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能表达这种情感?请写下来。(五)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本阕词是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