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教案讲课教师木井中学于廷利教学目标:明确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两种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能规范的鉴赏该种手法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内容及过程:一、直接进入课题——释题(出示幻灯片,了解基础知识)艺术手法概说艺术手法是诗歌中用来提高表达效果的各种方法的总称。目前《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中均没有统一的概念和范围的界定。常见艺术手法分类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表达方式类描写、抒情、记叙、议论修辞方法类比喻、比拟、夸张、对比、反语、双关、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类对比、象征、托物言志、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二、“动静结合”手法讲析(一)展示幻灯片2,明确概念这是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统一的手法。动静结合中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多与衬托密切关联。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某种情趣.(二)联系旧知,拓展新知回忆几个我们熟知的诗句……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描写出一幅雄浑开阔的景象,令人称道.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鸟鸣”写动景,“林静”“山幽”写静景,以声衬静,更见其静。(三)、实例讲析: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问题:请从动静的角度鉴赏颔联和颈联。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月光透过松枝斑驳满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写山间清泉淙淙流淌。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写人,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反衬),把山间生活的情趣与活力艺术的表现出来。(四)试着总结一下答题方法先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的具体体现,一般结合词语分析。然后分析动静各自所写的内容分析动静结合在写景中的关系及其作用图示:动和静是什么+动和静写什么+动和静的关系及表达作用(五)分组练习:鉴赏下面两首诗中动静结合手法。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营造出春天的山谷中的一派生机,而这些动景更衬托出一片静谧的意境,以动衬静,韵味无穷。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一)明确概念“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1.虚幻世界和梦境,如李白向往的仙界2.想象和回忆。如苏轼眼中的赤壁战场3.设想之境。如柳永想象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三)联系教材《雨霖铃》上片写现实中都门外送别的景和事;下片虚写想象中别后的景和事。上下片虚实结合,表达词人离别的痛楚。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万壑有声含晚籁”,实指万壑涵盖所有的声音,突出了晚籁之静;“数峰无语立斜阳”,数峰本无语,这里经过强调,反而暗示数峰欲言又止,同样写出了一个静字。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衬,生动的再现了万籁无声,夕阳映山的乡村静谧景象,韵味无穷。(四)课外延伸例一除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案:诗人撇开自己,从相思的另一方来写,写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以虚写实,把深挚的思乡情思抒发的更加婉曲含蓄.例二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一首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