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25.黄鹤楼送别共几课时第二课时课型讲授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练诵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通过自读感悟、表演、创设情境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感悟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3.再现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在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重难点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通过频度感悟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资源1.学生课外积累了一些“送别诗”,其中可能就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挂图,小黑板预习设计1.熟读成诵近几天晨诵的“送别诗”。2.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并画出文中与诗句相对应的诗意。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歌曲导入、营造氛围1.欣赏歌曲,明确主人公。2.读题3.体会意境一、歌曲导入、营造氛围1.(播放歌曲《烟花三月》)刚才那首歌,从大家陶醉的神情中,我看出大家非常喜欢。歌中有这样一句词: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知道谁牵谁的手吗?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读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再读。3.送别是一艘小小的船,载着浓浓的思念;送别是一杯白白的酒,盛着深深的离愁,面对着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暮春三月,站立在这古韵悠长的黄鹤楼上,面对着渐行渐远的友人的帆船,李白留下了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小黑板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1二、读诗解诗,诗文对应1.自由读古诗2.学生个别读古诗3.学生自由说说诗句意思4.(学生默读、标画,教师行间巡视。)5.交流诗句意思6.学生对照读诗文,揣摩诗意,想象画面。7.(男女生分组读文、读诗,指名读)三、精读课文,引导探究1.快速浏览课文1、2自然段,看看哪个词最能表达这样的感情?并画下来。2.交流:依依惜别指导读词,带着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读课文第2小节。3.品“藏”,多层次读。小结写法。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二、读诗解诗,诗文对应1.自由读古诗。2.指名读古诗。3.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这首诗的意思,你弄明白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可一句,可多句)?4.生自由说诗句意思。5.刚才同学们说的意思在文中都可以隐隐约约找得到,这样吧,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和这四句诗相对应的句子,用笔画下来,把相应的诗写在句子的旁边。6.交流诗句意思。7.找得准,读得也好。请大家看黑板,这是与课文相对应的诗句。(小黑板出示左边课文,右边诗,相互对应)8.文章写得很美,诗也很美,就请大家认真地、小声地读读文,再读读诗,揣摩一下,看眼前出没出现这美丽的画面。9.师:我们分组来读一读好吗?女同学读文,男同学读相应的诗。女同学要读好,你们要把男同学带到诗境里面去。三、精读课文,引导探究1.从大家朗读的声音里,从文字里,从诗里,我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感情,那么诗人和作者想要抒发一种什么感情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2自然段,看看哪个词最能表达这样的感情?并画下来。2.交流,板书:依依惜别什么叫“依依惜别”?把这种情感放进去读读这个词。带着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读课文第2小节。3.指名读,圈点“藏”,看这里有个“藏”字,他们藏的是什么?(埋在心里的依依惜别之情)既然是藏,他们愿意让24.继续读下面的文字,用笔画出你认为能够体会两个人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预设一(1)生读,读懂什么?(2)交流孟浩然的资料:人品、诗篇(3)指导读。(4)体会依依惜别之情。对方知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一个藏字包含了多少深厚的情意啊。他们此时的一投足、一举手、一个眼神中都包含着浓浓的情谁来读这段话。小结:原来,“依依惜别”不一定要说,那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远眺,一个仰望,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已饱含浓浓的深情。这里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情感(板书:动作)4.文中还有很多地方也表现了两个人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请大家继续读下面的文字,用笔画出你认为能够体会两个人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