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切为了教师发展的理念创建有呼兰特色的继续教育哈尔滨市呼兰区教育局坚持以“一切为了教师发展”的理念,把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平与能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根据区域的特点,以强烈的责任意识,站在时代的高度,在教师培训中彰显一个“德”字,围绕一个“农”字,突出“快、练、实、新、利、大、高、明”八个方面的特点,创建了具有呼兰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我区现有中小学教师5534人,其中专任教师4704人,农村教师有3351人,占教师总数的61%。尽管教师学历整体已达标,但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困惑和未来教育的挑战,我们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平,以此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03—2007年,我区按照省、市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要求,全面开展了新一轮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构建了以国内有影响的知名教师为龙头,省内知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的队伍结构。目前,我区涌现出国家特级教师4人,优秀教师7人,功勋教师9人。省级骨干教师149人,市级骨干教师345人,区级骨干教师844人。承担国家科研课题的1项,省级科研课题的4项市级科研课题28项。参加国家级公开课的3人,省级公开课的19人,市级公开课304人。现将我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报告汇报如下:一、责任分工,突出一个“明”字。1、教育局设立了中小学全员培训的组织领导机构。教育局长为第一责任人,由副局长主管培训工作,落实培训任务、分工合作。(1)、制定政策法规,让培训有章法。区教育局依据教育部及省、市的有关文件精神,先后制定了《呼兰区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施方案》、《呼兰区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还委托区进修学校师训部制定下发了《新课程师资培训校本研修工作指导意见》,每年的教育行政工作会议都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为扎实有效开展培训做出了科学规划。(2)、建设培训基地,让培训有保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省教育厅下发的“黑龙江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规范建设标准”的要求,教育局为教师进修学校充实了图书资料、电子图书4万余册,建立了网络教室,演播室和多媒体教室,2006年扩建了606平方米的西楼培训教室,2007年改建校门、围墙,改善了办2公条件,共投资35万余元。(3)、加强培训的管理与考核,让评价有机制。区教师进修学校认真进行了教师网上档案登记、继续教育手册登记和继续教育证书的填写等工作。完成了初中和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证书的验印。以此作为评优、晋职的必要条件。(4)、资金投入到位,让培训有保障。教育局每年将教育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工作,仅07年就投入105.7万元,让受训者与培训者无后顾之忧。2、教师进修学校具体指导培训工作。(1)、优化进修学校教师教育资源配置。整合师训、教研、科研、电教等相关部门,形成教、科、研一体的教育管理体制。并与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电视大学呼兰工作站联合,集中力量抓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2)、电教部门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电教员根据各学科特点,全面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以激发教师为学习主导和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进行课程整合,并运用远程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合作学习的手段,以此来促进新课程改革,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速。(3)、建立了区教育信息网、区教师进修学校研修网及各中小学校园网等远程教育设施,帮助教师开展自主学习,丰富了网上信息,及时更新和补充网站的内容。(4)、努力争创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和全国示范性县级3教师培训机构。制定了《呼兰区教师进修学校争创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工作任务分解表》和《争创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工作实施方案》。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争创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和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工作健康、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