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01)宏观概要中国近代化开始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政治上,西方列强为得到更多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民族危机的日趋严重,中国社会各阶级积极抗争,农民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分别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形成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2.经济上,西方列强加紧经济侵略,在向中国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同时,不断强化资本输出。侵略势力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与此同时,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机器化大生产。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中国开始了近代化。3.思想文化上,随着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新式学堂的相继建立,西方科技和民主启蒙思想陆续传入中国。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开始发生巨变,这时中国思想界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转变。【知识整合】一、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鸦片战争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由此开启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其基本线索为:①时限: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②一种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两对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④一个主题,两个基本任务:一个主题即现代化;两个基本任务包括:政治上,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政治民主化);经济上,实现工业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经济工业化)。⑤两个阶段:分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两个阶段。其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均为反侵略反封建,两者最大的不同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由农民阶级或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⑥两条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二是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政治民主而抗争,使中国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并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直至胜利。2.鸦片战争(1840—1842年)(1)鸦片贸易和禁烟运动(2)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3)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学思归纳●近代前期,西方列强侵华的特征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社会性质变化:独立的封建主权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结构变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近代企业出现。③主要矛盾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④革命任务及性质变化: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农民革命变为反侵略反封建双重任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⑤阶级结构变化:首先在外商企业中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19世纪6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才产生。⑥中国国际地位下降。⑦政治斗争: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⑧思想影响: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林、魏等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4)开眼看世界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着《海国图志》,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1858年,英法美俄四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俄三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俄条约主要内容为割地,先后强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进一步加深。(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①政治上: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利益;清政府被迫应对变局,一方面调整国家机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