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宋元时期【阶段特征】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一、政治:(1)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宋代积贫积弱,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最终元朝实现了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宋朝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二、经济:(1)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2)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3)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三、思想文化:(1)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2)宋代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3)宋词、元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4)商品经济的发展,风俗画兴起。【知识整合】一、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②地方:将军权和财权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2)元朝的政治制度①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②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这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宋元时期的经济(1)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江浙地区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精耕细作全面成熟,稻麦复种制,江南形成一年两熟,有些地方一年三熟。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2)手工业:A、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宋代开始出现),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衣被天下”)。B、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C、五大瓷窑和景德镇,出现青花瓷器。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元朝进入彩瓷生产期,以青花、釉里红为代表。(3)商业:A、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四川益州)。B、打破了坊市分界和商业经营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C、C、城郊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城市的经济功能1学思归纳●从课本中的“元朝行省图”,你能得到哪些知识信息?●增强。D、商税越来越成为政府重要财源。E、边境贸易(榷场)和海外贸易发展,沿海港口城市兴盛,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时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三、两宋时期的文化(1)程朱理学:“二程”和朱熹。①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②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③二程:“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④朱熹:理学集大成者。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他们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2)陆九渊的心学:①心学基本特征: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②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3)科技:活字印刷、火器和指南针。郭守敬制成了“简仪”,编制《授时历》。元代王祯《农书》。(4)文学戏曲:A、词的兴起和繁荣。B、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C、元朝散曲和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5)绘画: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风俗画)。(6)书法: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朝赵孟頫的行书【重点、难点破解】⑴行省制度:明确由中央直辖的地区、各行省的分布及行政地理区域、边远地区设置的行省(注意地图)。行省制度设置的意义在于: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特别是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⑵注意对比掌握通判、三司、参加政事、枢密使;唐、宋、元时期“中书省”的职能。⑶程朱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