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页,共八十九页。•定义:血液在心血管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功能:运输:O2、CO2、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和其他体液因子维持内环境稳态防御第二页,共八十九页。第一节心脏生理第一节心脏生理第三页,共八十九页。(一)心率与心动周期概念:1.心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60~100次/分小儿高于成人,女性稍高于男性。2.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活动周期。〔收缩期和舒张期〕决定因素:心率如:心率——75次/min心动周期=60s/75=0.8s一、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脏的泵血功能第四页,共八十九页。心房心房心室心室0.1s0.1s0.7s0.7s0.3s0.3s0.5s0.5s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期心房舒张期心房舒张期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全心舒张期第五页,共八十九页。特点:特点:1.心房先收缩,心室后收缩;2.房、室的收缩期<舒张期;第六页,共八十九页。心率心动周期室缩期室舒期0.351.15401.5750.8761500.40.300.500.250.153.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心舒期缩短更明显。第七页,共八十九页。〔二〕心脏的泵血过程〔二〕心脏的泵血过程等容收缩期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充盈期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第八页,共八十九页。等容收缩期0.05s第九页,共八十九页。射血期0.25s第十页,共八十九页。等容舒张期0.08s第十一页,共八十九页。充盈期0.42s第十二页,共八十九页。第十三页,共八十九页。〔三〕心排出量和影响因素〔三〕心排出量和影响因素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射出的血量。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搏出量×心率第十四页,共八十九页。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搏出量心率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后负荷〔动脉血压〕心肌收缩能力第十五页,共八十九页。后负荷——大动脉血压第十六页,共八十九页。心力贮备=心力贮备={{心率贮备心率贮备搏出量贮备搏出量贮备收缩期贮备收缩期贮备舒张期贮备舒张期贮备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第十七页,共八十九页。※第一心音〔心室收缩开始的标志〕房室瓣关闭,音调低,持续时间长。※第一心音〔心室收缩开始的标志〕房室瓣关闭,音调低,持续时间长。※第二心音〔心室开始舒张的标志〕动脉瓣关闭,音调高,持续时间短。※第二心音〔心室开始舒张的标志〕动脉瓣关闭,音调高,持续时间短。〔四〕心音心脏在心动周期中产生的声音,满意音。第十八页,共八十九页。不同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态和形成机制不同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第十九页,共八十九页。心肌细胞的类型心肌细胞的类型1.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细胞)特点:无自律性2.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交界区、普肯耶纤维等〕特点:无收缩性第二十页,共八十九页。1.静息电位〔Rp)-90mVK+外流→K+平衡电位(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九页。2.动作电位〔Ap)2.动作电位〔Ap)0-90-70+20+40去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012340期1期〔快速复极初期〕2期〔平台期〕3期〔快速复极末期〕4期〔静息期〕第二十二页,共八十九页。0-90-70+20+401期:K+外流K+2期:Ca2+内流K+外流K+Ca2+3期:K+外流K+4期:Ca2+-Na+交换Na+-K+交换Na+Ca2+K+Na+第二十三页,共八十九页。1.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403(二)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二)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4第二十四页,共八十九页。2.普肯耶纤维的动作电位01234第二十五页,共八十九页。心房肌、窦房结、普肯耶纤维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性的根底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九页。三、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第二十七页,共八十九页。(一)自律性第二十八页,共八十九页。窦房结:100次/min房室交界:50次/min普肯耶细胞:25次/min⑴抢先占领⑵超速驱动压抑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窦房结第二十九页,共八十九页。〔二〕传导性第三十页,共八十九页。房室交界优势传导通路窦房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心房肌心室肌第三十一页,共八十九页。•定义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较慢,称为房室延搁。•意义:使心房兴奋和收缩完毕之后,心室才开始收缩,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