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第一页,共四十二页。消防日(11月9日)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第二页,共四十二页。学习目的:提高防火、灭火的知识和技能。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和火场逃生意识职工在消防安全上要达到一知、三能、三会一知消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本身职责三能是:能检查发现隐患、能宣传消防知识、能扑救初起火灾三会是:会使用消防器材、会维修保养消防器材、会报警第三页,共四十二页。什么是火灾?凡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造成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燃烧现象称为火灾。第四页,共四十二页。火灾事故统计2004年全国火灾情况统计,每天发生火灾602起,死亡人数19人,损失392万元。全年共发生218563起,死亡人数2432人,烧伤人数3852人,直接经济损失14多亿元。2005年全国全年共发生火灾235941起,死亡2496人,受伤2506人,直接财产损失13.6亿元。其中共发生重特大火灾283起,死亡501人。各项指标较去年有所下降。第五页,共四十二页。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及成因一、火灾和爆炸事故特点1.严重性火灾和爆炸工伤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比较严重的,它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2.复杂性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3.突发性火灾和爆炸事故往往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发生。虽然存在事故征兆,但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对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监测、报警等手段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广泛应用等尚不大理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至今还有相当多的人员(包括操作者和生产管理人员)对火灾和爆炸事故的规律及其征兆了解和掌握得很不够。第六页,共四十二页。二、火灾爆炸事故的一般原因1.人的因素对大量火灾与爆炸事故的调查和分析表明,有不少事故是由于操作者缺乏有关的科学知识,在火灾与爆炸险情面前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不负责任,违章作业等引起的。在事故发生之前漫不经心,事故发生时则惊慌失措。2.设备的原因例如,设计错误且不符合防火或防爆的要求、选材不当或设备上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密闭不良、制造工艺的缺陷等。3.物料的原因例如,可燃物质的自燃、各种危险物品的相互作用、在运输装卸时受剧烈震动、撞击等。4.环境的原因例如,潮湿、高温、通风不良、雷击等。5.管理的原因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没有设备的计划检修制度;生产用窑、炉、干燥器以及通风、采暖、照明设备等失修;生产管理人员不重视安全,不重视宣传教育和安全培训等。在火灾统计中,通常将火灾原因分为放火、生活用火不慎、玩火、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违反电器安装使用安全规定、设备不良、自燃等七类。第七页,共四十二页。第一节防火基本原理一、燃烧的基础知识㈠、燃烧应具备的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第八页,共四十二页。可燃物可划分五种基本类型:(1)、A类火:固体(2)、B类火:液体。(3)、C类火:气体。(4)、D类火:轻金属(钾、钠、镁等)(5)、电器类物体的着火。第九页,共四十二页。助燃物有:空气、氧气、氯气等部分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含氧量可燃物名称最低含氧量/%可燃物名称最低含氧量/%汽油14.4乙炔3.7乙醇15.0氢气5.9煤油15.0大量棉花8.0丙酮13.0黄磷10.0乙醚12.0橡胶屑12.0二硫化碳10.5蜡烛16.0第十页,共四十二页。着火源:(1)工业动火(2)工艺用火(3)机械火源(4)车辆设备排气筒(5)电气火源(6)生活用火第十一页,共四十二页。燃烧的种类常见的燃烧特征参数:闪燃闪点着火燃点自燃自然点第十二页,共四十二页。闪燃—一闪即灭,(时间小于5秒)。闪点—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的可燃液体,危险性也越高。闪点低于450C的液体叫易燃体。第十三页,共四十二页。我国原油的相对密度大多在0.86-0.91之间,闪点为28-45℃,自燃点在380-530℃之间,石油蒸气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能爆炸,爆炸极限为1.1%-6.4%。高电阻率,在管道、容器中流动能产生静电,有导致油气燃烧或爆炸的危险。第十四页,共四十二页。种类级别闪点/OC举例易燃液体ⅠT≤28汽油、甲醇、乙醇、乙醚、苯、甲苯、丙酮、二硫化碳等Ⅱ28<T≤45煤油、丙醇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