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化建设与师德新论》有感1、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有着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而教师的工作也是天底下所有平凡工作中的一种,也是一种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但是,当今社会,给予老师的光环太多太多,仍然将老师比作“燃烧的蜡烛”、“无私奉献的辛勤园丁”,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因为有这些光环的存在,所以,一方面想让这些光环发光,另一方面又要面临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心理压力很大,此外还要处理好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的关系,虽然自己参加工作只有短短的三年,但是我慢慢发现自己当初选择上榆林学院、从而当老师的初衷似乎和实际不相符。我是一个想法很简单、不善于和人交流,人际交往的能力很差的人,原本认为老师很适合我,现在才发现其实不是这样的。就像专家说的一样——“过去的人际关系是围棋、象棋,是对立、敌视、你死我活;现今的人际关系是跳棋,是包容、求同存异,是怎样用他人作支撑架来发展自己的事业”。所以,我很同意专家的一句话——教师是一个很体面的工作,教师要有尊严的活着,不跪着教书,更不跪着做人。2、“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创意教学。虽然平时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时常提到要改变教法,但是好像效果不怎么明显,原因是学校的制度问题,还有就是自己的经验不足。专家举了大家熟知的龟兔赛跑的故事,乌龟是傻瓜,靠投机取巧,对手的失误来取胜;兔子同样是傻瓜,比赛的时候为什么会睡觉。不能跑到终点再睡。裁判更是傻瓜,组织如此白痴的比赛,怎么不让小鸡和小鸭比游泳。但是咱们在给学生或自己的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多数人都会表扬乌龟,向乌龟学习,包括我现在给我的小孩儿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还是这样讲的,讲完以后问我儿子,乌龟和兔子谁跑的快啊。我儿子就会说“乌龟”。《愚公移山》上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当时老师讲要学习老愚公不怕困难,有毅力,坚强的优秀品质。到现在大多数老师也还都是这样讲的。第1页共9页这次培训,对我来说应该是精神的一次补给。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老师而同时又是一名家长应该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尤其作为年轻的我,更应该好好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自己,并在今后工作和育儿过程中不断反思,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和合格的家长。第二篇:学习《文化建设与师德新论》心得体会学习《文化建设与师德新论》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文化建设与师德新论》,使我对于师德建设我有了更加深入而具体的认识: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1、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成功做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2、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一定会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3、注重小节,修炼人格第2页共9页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