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四章:物态变化(2课时)课型复习课备课人李海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对本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进一步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本章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2、对本章概念深刻含义,对物理概念综合性运用。过程与方法在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重点难点1、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液体的沸点及沸点与压强的关系。2、物态变化与“吸热”或“放热”的关系,物态变化与温度变化关系。教学仪器课件。复习环节教师调控学生活动本章知识脉络本利用投影片(一)、温度及温度计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1、温度单位:摄氏度,符号:℃。作用:测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仪器。构造:(略)2、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注意: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容器底和容器壁接触,读数时视线不能俯视和仰视,先读数后取出温度计。量程:35℃—42℃。3、体温计:分度值:0.1℃。37℃读作37摄氏度。-15℃读作零下15摄氏度或负15摄氏度。说出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说出估、选、放、读、取的步骤:估:估测被测物体温度。选:选择适当量程温度计。放:玻璃泡完全浸在液体中。读:视线与玻璃柱液面相平。取:取出温度计,整理器材。章知识脉络本章知识脉络(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晶体:有固定熔点和凝固体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和凝固点。概念: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过程。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化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加热。晶体熔化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记住: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概念: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汽化态。方式:蒸发和沸腾。概念: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特点:吸热,具有致冷作用。蒸发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3、液体的表面积。概念: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沸点:液体沸腾时温度.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加热。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概念: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液化态。方式: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降低一定温度都能液化压缩体积。注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同时用。3、升华和凝华:概念: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升华气态。特点:吸热。概念: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凝华固态。特点:放热。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或放热情况:填写下表:汽化方式沸腾蒸发不同点产生条件一定温度任何温度产生位置内部和表面液体表面剧烈程度剧烈缓慢相同点1、都吸热。2、都是汽三、讲解讲解例题:例1、物理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测量一下水的温度,以下是有关的几个实验步骤,请你合理排列顺序____CDABE_______________A、选取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B、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C、估计被测水的温度D、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示数E、从水中取出温度计例2、萘的熔点为80℃,80℃的萘处于(D)A、固态B、液态C、固液混合态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分析:萘是晶体,熔点和凝固点均为80℃,80℃的萘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原因是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晶体吸热达到熔点,若不再吸热,则晶体不会熔化,此时为固态;若能继续吸热,才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物质是固、液共存状态;全部熔化后不吸热也不放热,物质为液态。例3、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用的弥漫的白色烟雾,仿佛仙境一般,给人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这种烟雾最可能是(C)A、某种燃烧物形成的烟气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而使空气液化而形成的“雾”例4、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CD)A、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白气”,属于汽化现象B、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液化现象C、冰棒放入茶杯,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