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份月考试题考试范围: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中国近代政治史;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家”字的字义曾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见下表)“家”字字义的演变反映出阶段主要含义史料来源一氏族宗庙甲骨卜辞二氏族(宗族)西周金文三个体家庭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文献A.血缘政治取代官僚政治B.道家思想符合社会发展C.宗法制度逐渐走向衰落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2.有学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3.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1县(市、区)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装...........................................订...........................................线...........................................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4.宋仁宗对谏官张升说,你很孤单,没有朋友,要注意说话方寸。张升明知年老仁宗儿子都夭折了,却回敬皇帝道:臣不孤单,妻儿俱全;陛下才孤单,只有宫女相伴。仁宗没怪罪张升。清代士大夫却没这种“脾气”,大学士曹振镛总结的为官秘诀是“多磕头少说话。”士大夫“脾气”变化表明A.儒学思想渐趋衰微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官场风气世俗化D.经济文化没有协调发展5.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端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6.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A.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强固B.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C.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D.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7.《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这反映出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北宋时期的家庭手工业技术异常发达8.宋代在婚聘上的重大变化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风俗的变化B.宗法制开始衰落C.理学思想的形成2D.商品经济的发展9.据《阳明年谱》中记载,王阳明临死之际开目视曰:“吾去矣!”积泣下,问“何遗言?”先生微哂(微笑)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如此回答是因为他A.追求心灵的满足B.回归了道家的洒脱C.遵守佛教的因果D.认为真知出于内心10.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11.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与这一“错误”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个人决策B.直接参政C.公民意识D.法律至上12.罗马帝国时期,活着的皇帝从来不被神化,而总是被看作是一个人.尽管他在法律上居于最高地位。因此如果他随其所好地提出新的法律规范的话,一旦作出决定,他自己也受其支配。这表明罗马帝国时期A.皇权神圣不可侵犯B.民主政治得以完善C.公民反对宗教迷信D.皇权受到法律制约13.普罗泰格拉等称自己为智者或“有知识的人”,苏格拉底则“自知自己无知”。这种差异反映出A.前者的文化素养更高B.后者兼顾知识与道德C.两者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