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值得我深深思考。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回顾九十年前,我们党是怎么成立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具有重大意义,掀起学习浪潮;它从一开始就抓住青年,极力唤起民众;它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新文化运动的两位主将就是相约建党的“南陈北李”,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充分的思想基础、文化条件和人才保障。在我们党走过九十年风雨历程之后,正在准备向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宏伟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无疑是举起了文化兴党的旗帜,必将掀起新世纪的新文化运动热潮。从文化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很深的意味。当前的形势很复杂,也很严峻,既不能一味悲观,更不能盲目乐观,需要的是清醒和理智。总的来看,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忧患。而那些问题错综复杂的背后,有一种更深刻、更可怕的乱象,那就是文化上的忧虑,不和谐的隐患。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最终的根源都可以归结到文化上。所以抓文化,就是抓根本,抓长远,甚至是抓系统。这就是文化为魂的深刻涵义。毛泽东同志曾讲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里程碑式的立起这样一面文化的旗帜,让大家有所指望,知所第1页共7页趋赴。发挥文化旗帜的凝聚力、向心力、塑造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一种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源源不断的根本动力。通过学习六中全会精神,我认为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不能放下自己的文化修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更好把握前进的方向。要时刻关注党的最新思想动态,领会党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和努力方向,向着党指出的方向来走,这样才不至于走死路,不至于犯错误。作为一名路桥技术员,思想的觉悟提高了,才会有更高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在工作的时候会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出让党和人民放心的路桥。篇二: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十七届六中全会心得体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是指导文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长期任务。我们要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认真落实党的六中全会提出的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着力解决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文学工作者,要特别牢记全会指出的当前“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这句入木三分而又充满期待的话,认真思考如何催生更多的精品力作、如何加强文学创作的引导力度,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一、自觉坚持原则性文学创作是有原则的,因此要讲原则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必须奉行的原则。文学作品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秉持什么样的文学观、在创作中遵循什么原则,是每一个作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作家这种主观上的选择,客第2页共7页观地决定着文学作品的艺术水准和社会价值。古今中外一切优秀作家及其作品,无不鲜明地体现出对高尚的人文理想、信念、准则的追求与坚守。近两个世纪来,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艺术有大量的经典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