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4会认“桨、榕、纠、暇”等4个字,会写“桨、纠、暇、禁、逼、潮、抛”等7个字。掌握“三支桨、纠正、不禁、应接不暇等词语。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生字新词---课文内容感悟----体会情感体验2育人价值: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大自然的生灵互相依存。3教材处理:先整体初步感悟,再具体到部分细节,然后再整体总结创新。4教学策略:整体把握----开放互动----价值拓展学生分析:1已有经验:学生能够自我疏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困难:对鸟的天堂加上引号和不加引号分不清楚;对赞美赞叹大榕树的生命力强大的句子的朗读能力存在问题。3潜在可能:能简单的说出天堂的意思,能体会出大榕树的硕大4个体差异:我的学生程度好坏分歧很大,群体说课的意图很热闹,单个举手的学生很少。个别学生教学重点: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体会大榕树无比硕大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体会群鸟快乐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步骤一:画面导入,创设情境:教师:你们见过这是一种什么树吗?学生可能状态分析:甲:见过乙:我们这儿没有这种树设计意图:初步让学生见识热带和亚热带物种,激起学生发。步骤二:板书课题,据题质疑1教师:请同学们读题目2遍2教师提问:“天堂“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意思?学生:一种称谓。学生:在天上的好地方(不知道了)3看到学生不知道天堂的意思,后,教师继续提问:你认为天堂可以和以前的那些词相仿?比如:学生:天上,瑶池4教师:哦,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教师:课文里的天堂是什么地方!甲:应该是小鸟住的地方乙:小鸟生活的的乐园设计意图:学生对天堂有了一个初步的美好的印象。步骤三:交流感受,锁定目标4教师6: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失误学生:让中下学生多次闪亮登场设计意图:让学生有成就感,也有自己在课堂上发挥的地方。教师7: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学生甲: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学生乙:第一次是在吃过晚饭后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棵大榕树学生:第二次是在第二天的早晨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众鸟高飞齐鸣过渡: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到底让作者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课文语言的魅力所在吧!步骤四:深入文本,建构图式(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教师:组织学习。探讨文本中景物描写的特点与作者的情感认识的关系。8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学生: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的。教师:远看大榕树时,作者是什么描写的?学生:河道变窄、逼近学生: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学生:作者远看大榕树时,发现大榕树不但长得茂盛,而且还很大。教师:课件展示图片: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学生:太神奇了学生;不可思议学生:有机会去亲眼看一看说说作者初次见到大榕树的样子?学生:大榕树枝繁叶茂学生:大榕树枝叶密密麻麻教师:作者远看大榕树时,发现大榕树不但长得(),而且还()。教师:同学们书读的不错。如此大的一棵树,不能仔细看清楚的话,会很遗憾的,近看大榕树又会是什么景象呢?学生:大榕树的枝干可以垂到地下生根,长出新的枝叶学生: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绿得可爱。学生:再次读课文学生: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教师:作者有机会从很近的距离观察大榕树了,他具体写了大榕树的什么?学生:具体写了大榕树的枝干和树枝。教师:这是作者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大的一株榕树了。拿他此刻的心情又会是怎样呢?学生:很激动教师: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