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村党支部书记考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9月底,县委组织部组织了34名选派干部赴XX省XX县区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培训,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通过参观学习,对XX县区的基层党建、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旅游经济、城镇化建设、开发区建设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常熟地区思想解放、超前意识之强,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非浅,他们的许多发展理念和工作措施对我触动很大。现就此次考察培训情况,结合我县的实际,谈一些体会:一、XX县区基本概况。XX县区地处长江三角洲,扼长江黄金水道咽喉,东倚上海,南接苏州,西邻无锡,北临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全市有十个建制镇,总面积为1243平方公里,人口104万,其中XX县区人口50万人。境内地势平缓,气候温和,风调雨顺,因年年丰收而得名“常熟”,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XX县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等十项国家级桂冠。改革开放以来,XX县区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发扬“团结、拼搏、求是、创新”的常熟精神,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常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一马当先,工业门类齐全,仅去年就新增私营企业3000多家,三资企业总数达1675家,吸引外资超过130亿美元。常熟经济的另一个显著标志是名牌名品,全市拥有“波司登”、“梦兰”、“隆力奇”等全国驰名商标5个,8个中国名牌产品,在全国县级市中位居第一;23个产品全国销量第一。2003年实现gdp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实现财政收入65.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超7000元,城镇职工平均工资15560元,各项存款余额520亿元,其中居民储蓄超3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4平方米,住房成套率达85%,并在中国率先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制度,在XX省率先建立覆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XX县区又在实施“退出XX县区,第1页共6页进驻港区,大力发展临江经济”的战略调整,常熟沿江已初步形成了钢铁、能源、化工、造纸和汽车零配件五大产业,超亿美元的项目十六个,世界五百强有十一强在这里落户。常熟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沿江最密集的制造业基地。常熟经济全面发展,表明XX县区政府官员率先发展的理念、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走中国特色小康之路的思维模式正在趋于成熟。二、XX县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当XX县区周边张家港依靠龙头企业、昆山依靠外向型经济、江阴依靠上市公司快速发展时,常熟却依靠民营企业快速拉升经济发展,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至2003年全市民营企业达11527家,个体工商户58000多个,注册资本168.46亿元。XX县区民营企业发展已形成“一镇一品、一域一业”的“块状经济”新特色。目前该市已形成服装、印染、纺织、制笔、模具、超市货架、装饰玻璃等十五个行业有特色、企业有规模、产品有市场的民营企业产业群。“服装之乡”海虞镇,拥有“人立”、“啄木鸟”“大金狐狸”等从事品牌服装生产的民营企业236家,个体工商户3500多户,从业人员4万多人,年产各类服装6000多万套(件),年销售额20多亿元,被确定为“江苏休闲服装名镇”。“无纺之乡”支塘镇,拥有民营无纺企业106家,其产品无纺布是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的主要原料,年销量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成为业内公认的国内最大的无纺工业基地。“超市货架之乡”王庄镇,建立占地500亩的货架特色工业小区,大力实施“民营工业入园”战略,使该镇民营企业产生集聚效应,产业配套链作用日益显著,全镇现有民营货架企业60多家,年产值近10亿元,成为王庄镇的支柱产业,同时成为与广东、浙江“三足鼎立”的全国三大货架生产基地之一。“制笔之乡”莫城镇,吸引了“关勒铭”、“永生”、“丰华”等28家国内规模型制笔企业入驻,300多家个体工商户与之配套,5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加盟制笔业,年产各类铅笔、钢笔、圆珠笔6亿支以上,其中木杆铅笔100%出口欧美,金属第2页共6页笔占据义乌小商品市场70%的销售份额,带动当地村民户均年增收4000多元。XX县区民营经济发展抓住三次大的机遇,第一次是八十年代初,发展乡镇企业,农民转向工人,由镇政府及村委会牵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