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先导着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年级越低的表现越明显。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学习。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呢?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1、教师与学生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的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2、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是小学生积极学习、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其自身的抽象性、严谨性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匮乏和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了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难教、难学的科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多方面限制,老师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困难,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了困难。现如今有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加入,只需在课前或课中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就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我运用计算机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学片断):播放北京申奥的场景录像,及申奥成功时全国各地的欢腾场面。让学生的观看录像时再一次感受到中国的伟大及申奥的艰难,此时出示数据: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然后提问: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学生列式并解答(略)。在这节课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减法算式,而是让学生在观看北京申奥成功的录像之后,在他们情绪高涨之时,在为因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时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想去解决这个问题,完成教学目标。三、在操作中探索规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中,操作———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导,思维是关键,操作活动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操作可以探索规律,操作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学生先用长度为15cm,10cm,7cm的三根小棒搭三角形,然后教师要求把15cm的一根换成3cm,再换成2cm后,提示学生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发现把15cm的小棒换成3cm或2cm以后搭不成三角形时,就激起了学生的思考,产生了一种探求新知的欲望,使学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构成三角形的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最后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结论,通过以上操作能够使学生从感生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亲身尝试到学习的乐趣,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