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认真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3、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想象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从图入手,形象感知。(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课文插图画的是圆明园毁灭后西洋楼的一片废墟,史书记载,西洋楼是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和法国蒋友仁、王致诚等人设计、监造的,是圆明园一处西洋景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并抓住其特点进行叙述。如今,我们只能看到荒草丛中、乱石堆上几根劫后残留的烟痕犹存的石柱,石柱上雕饰的长青藤依然顽强地攀附在石柱上,远近石柱子高低错落,我们不难想象出此楼昔日的宏大与辉煌,四周绿树郁郁葱葱,飒飒作响,仿佛向世人诉说着什么,那么,这破败、荒凉的圆明园废墟,昔日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师加以引导、梳理、评说,突出废墟的衰败,引起学生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二、探索内容,生成情感。1、默读二到四自然段,概括地说一说你读到的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课文又是怎样概括的呢?齐读。2、请你以小组为单位,以读一读、品一品、感悟的方法合作学习。3、汇报自学,相机点拨,深入理解。(1)第二自然段:指名学生上黑板画出圆明园的整体布局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般地环绕”的意思。板书:规模:非常大。(2)第三自然段:在学生读、品、悟的过程中结合课件讲解“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是杭州“西湖十景”中的两处,补充瑶台、武陵春色的出处,引发学生进行想象,体会为什么作者会产生“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置身在幻想境界”的感觉,并想象着读文。讲述:这样的一座宏伟壮观的园林,汇聚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当你漫步圆内--(引读)流连其间--(引读),谁还想再读一读这句话?难怪课文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了解了昔日的圆明园的景象,你觉得圆明园怎么样?板书:景观千姿百态。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让学生再次投入地读一遍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去想象圆明园中的辉煌景观。(通过逐层深入的读,个性化的品,使学生展开想象,生成自豪感、美感)(3)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年代之长、物品之多、价值之贵三个方面体会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板书:收藏:最珍贵文物。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么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谁来试一试?(4)当你了解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想到了什么?三、领悟中心,升华情感。1、圆明园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神话,如果圆明园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走了,毁掉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月10月6日,这是中华人民的国耻,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看一看“火烧圆明园”的资料片,能说一说你读到了怎样一种情感或你产生了怎样一种情感?2、想想你能不能用“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一说强盗们毁灭圆明园的经过。板书:掠、搬、毁、烧。3、价值连城的国宝统统掠走、搬走,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最可恨,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请同学们再看书,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嘴脸,带着你的情感把最后一段读一读。4、再读第一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确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板书:损失不可估量。然而仅仅是个损失吗?你对作者对这一部分的议论有意见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再次多媒体显示课文插图)看了那样好的皇家园林变成残垣断壁,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甚至对至今还在搞霸权主义的国家说。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写后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