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细节,成就完美》论文关键词:细节、决定、成败新学期的钟声敲响了,我踏着愉快的脚步走进工作岗位,当听到我班刘老师要去办公室搞教研工作,要我接替班主任工作时,我紧张、焦虑,因为像我这样的老教师,每天只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就什么也不劳心了。我开始茫然,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做起,担心、害怕一下涌上心头。工作做不好,会引来笑话,更怕辜负了家长们的厚望。既来之则安之。通过这一个月的努力,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关注细节,成就完美。老子曾说:“天下难事比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高度,细节也决定成败,所以教师必须关注细节。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孩子们有许多有待挖掘的细节。他们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次低头,甚至是一件饰品,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精彩的细节。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孩子的心海卷起波澜。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觉,那么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一、孩子眼神中的细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看到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能看到他们的欢乐和忧伤,也能看到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他们的眼神是那样纯真,那样无邪,那就是一扇永远敞开的、明净的玻璃窗。它会为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而且目不转睛,会为老师的大发雷霆而黯然失色̣̣̣̣̣̣̣̣̣̣̣̣̣̣̣̣̣̣̣̣̣......又一次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有的在建构区,有的在表演区,有的在画画区,有的在图书区,玩得不亦乐乎,我则适时地表扬着(摸摸这个的头、拍拍那个的肩......),每个孩子的眼睛里都闪烁着光芒。突然,一个无助自卑而又充满渴望的眼神触动了我。他很少被人关注,因为他不够开朗,不够优秀,哪怕是捣乱他也不会。我停顿了一下,问:“我们班有个小朋友,从不捣乱,和大家相处很好,只是不太说话,也不爱和大家一起玩,你们发现了吗?”大家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并说出了那个小朋友的名字。我接着说:“那哪一组的来邀请他和大家一起玩呢?”“我们!”“来我们这儿!”......邀请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还来拉他入伙呢。改变是些微的,但那无助自卑的眼神变得兴奋了,同时,我为我能捕捉到这眼神而感到庆幸。如果我忽视了这个细节,可能这个孩子因为我的疏忽变得更自卑,更不爱和大家一起玩了,甚至会觉得他不被同学和老师关注。不过,现在不会了,一声声邀请居然让他大声和同学打招呼了,有时还会小小的捉弄一下同伴,他已经融进了我们这个集体了。所以,孩子的眼神不仅可以被欣赏,还是一种无声的提醒。它提醒我们,要让这天使般的眼神永远清澈明亮,那就需要我们随时捕捉到从“窗户”传出的信息,要我们随时去呵护......二、关注孩子语言中的细节孩子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无限的好奇,总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我们要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这细小的地方或许也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小朋友L是位很聪明的孩子,有天她对我说:“老师,我家门口有人老是把7倒着写。”我听得是一头雾水。下午接孩子的时候问家长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有张广告纸贴在楼道上,电话号码是2283568,两个“2”的上一部分被人撕掉了,变成了倒“7”,我趁机对L说:“你认识那上面的所有数字吗?”她很得意地说:“会啊,7783568.”“哦,那后面的数字是倒着写的吗?”“不是,马老师不知道这些数字吗?”“认识啊,”我对L说,“一般我们写字都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如果要倒着写,那就应该全都倒着写,要不然的话可能就是那个数字不是7而是别的数字被弄坏了。”“哦。以后我可不能把书扯坏了。”看着孩子一本正经的样子,我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懂了,但我明白,她一定知道那个不是倒着的“7”了,也知道以后要爱护书籍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话,并善于从中捕捉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量信息,从而使教育更为完美。三、关注孩子行为中的细节总能听到孩子无缘无故笑得很开心,总能见到孩子有事无事高兴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