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武心得习武心得这学期我们学习的是太极拳和太极剑,是我喜欢的,以前我们练得都是外家拳,像长拳和大洪拳,而太极拳和太极剑是内家拳,练的是意不是力。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拳和道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直接来源于道家思维,老子的《道德经》中云“弱者,道之用”,道家讲究柔弱胜刚强,四两拨千斤。太极拳在练习的时候要求的就是松静匀乐,自然呼吸,气沉丹田,心无旁骛,我们以前练外家拳练习惯了,外家拳练力,讲究外形,我们初次练的时候动作很是僵硬,看着别扭,放松不了,比如在野马分鬃的时候,臂膀僵硬,看着不像在练太极拳,像在练机械舞,也许是我们没有找到练太极拳的要领吧,四班的教练给我们指导时说,要用心练,可是怎样用心练。也就是说要全身放松,全身的意念集中到一点,以意念领着全身走,这样不仅太极能练好,并且还能练练自己的定力,我认为很有用处,在当今世界,竞争、压力、利益充斥着社会,无数人忙忙碌碌,心很浮躁,沉不下去,可以增加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在学科分划中,太极拳是属于中医药学中的二级学科养生学和康复学的,因为在打太极拳的时候,人们的大脑皮层得到了放松,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完善,可以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导致的慢性病,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经络畅通,特别是对老年人很有益处。气力用于内以运气血,是为阴阳自和之能力。我个人在练太极拳的时候,就觉得手中就像有一股气,在野马分鬃,在云手的时候特别明显,练完太极拳以后就会感觉浑身发热,很舒畅。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太极拳是左脚先行。为什么不是右脚。恐怕这个问题就要用中医理论来解释了,中医认为左肝右肺,肝藏血,肺主气,这个不同于西医上的解剖,中医左肝右肺是从它们的功能来说的,迈开左脚就是先开血脉,再迈右脚就是通气机,这是因为血的运行速度较气慢,左脚先行就是为了血气平衡。第1页共21页学习太极,个人认为练的是一种境界,就是《庄子》中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就是天地人合一,有人说养生关键在养心,心态好就就会驱散心中的阴霾,心态就会好。短短的一学期的练习,谈不上说是心得,只能是自己的一些体会而已,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要经常练习来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内涵和精神境界,进而齐家治国。第二篇:习武心得本人习武多年,在对武道的探索及认识过程中,也像众多的武友一样,经历了一些诸如“梦想一夜成高手,或花了钱什么东西也学不到的挫折”,并走访了全国较多“名师名拳”。经过多年对武学真谛的执著追求,也曾经历失败的痛苦与抉择的迷茫,现在对武道略有感悟,对武术的求学历程也有所心得,为了让更多的武友能清醒地选择求学,正确地认识武术和学习武术,今将我个人多年习武的体会呈现大家。我真诚希望自己在三个方面粗浅的见解能对武迷朋友们及武林后学能有所启示,让他们在习武的道路上能少走弯路。这是我的初衷。武术篇社会在进步,开放、文明,但在当今武林中门派之见还是比较深的,这主要表现在:都说自己好,老子天下第一。另外还有不少的新门派、新功法也正在“创新”之中等等。朋友们,这样多的古拳、新功、异派,你是不是有点眼花缭乱了呢。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武术。到底哪家功夫第一呢。下面就这两点谈些个人看法。1、什么是真正的武术。学武术的最终目的是为实战服务。武术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集表演(套路)、健身(气功、养生操类)、技击(实战自卫,擂台搏击)等多种形式。这些内容相互交融,本应该是武术的一大幸事,但又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混为一谈。因为初习武术的人大多数都是一些青少年,他们大多数受到武侠片或者传说中的影响(因为现代的武侠片被影视的艺术渲染,功夫都很神的、很高的、很好看的),想学神功绝技。某些人即抓住年青人的这种心理,大吹、特吹什么传授神功绝技,又七天半月速成,多么的吸引人啊。学得一些实用的技击,通过习武来提高自身实战防卫能力或实现个人理想,是每个习武者的初衷。可是练了很久,其练习的武术只不第2页共21页过是一些健身、表演之类的武术,这样还算幸运,更可怕的是练了很久的“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