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生物备课教案教案序号()2009年月日课题: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授课节数:2一、考纲要求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3.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4.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6.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二、教学重点内容解决方法选讲例题即时练习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1.第一课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重点是实验的学习,由于没有开展实验,课堂上讲解实验,需要详细,并让学生自己说出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说出实验结果,色带的颜色划分和色素种类。学习色素吸收可见光的图谱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及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通过学习反应的图示,习题练习,及两个反应的对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来理解光和过程是有机物的合成和能量的转换过程。第一课时:1.课本P97-1002.资料P70-73:典例1、2;第二课时:课本P101-106:5,6,拓展题:12.资料P70-73:典例3、4;资料P70-73:习题:1-4,资料P70-73:习题:4-10三、教学难点内容解决方法选讲例题即时练习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2.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难点,通过图示的方法让学生看懂整个光合作用个过程的联系的,两者的相互影响,列举改变条件,两者的产物的变化情况2、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阅读课本P104页的实验案例,学生说出实验的具体过程及预想实验的结果,并归纳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哪些。1.资料P69:疑难剖析二:叶绿体处于不同的条件下的C3、C5、[H]、ATP、CH2O的变化情况1、资料P73:14,15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阅读课本1四、教学过程〖提示〗1.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因为叶绿素吸收最多的是光谱中的蓝紫光和红光。不同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2.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所以不使用绿色的塑料薄膜或补充绿色光源。〖板书〗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问题〗以“本节聚焦”发问,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板书〗㈠捕获光能的色素〖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到实验室做实验)〖实验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提示〗1.滤纸条上有4条不同颜色的色带,从上往下依次为:①胡萝卜素(橙黄色)、②叶黄素(黄色)、③叶绿素a(蓝绿色)、④叶绿素b(黄绿色)。这说明绿叶中的色素有4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慢也不一样。2.滤纸上的滤液细线如果触到层析液,细线上的色素就会溶解到层析液中,就不会在滤纸上扩散开来,实验就会失败。〖板书〗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与社会的联系〗人们根据上述科学原理,在需要人工补充光照的温室和塑料大棚中栽培农作物时,就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光合作用产物的类型,来选择适合的光源以及玻璃或塑料薄膜了。例如,冷光镝灯的光谱成分接近于太阳光,且辐射出的热能比较少,是一种比较好的人工光源;又如,氙灯的可见光部分也近似于太阳光,但其紫外线和红外线则比太阳光的多,使用时应隔以玻璃或水层以吸收其紫外线或红外线。相比之下,日光灯的蓝紫光和绿光比太阳光的多而红光比太阳光的少;普通的白炽灯则蓝紫光比太阳光的少而红外光比太阳光多。科学家通过实验还发现,蓝色塑料薄膜育秧时有壮秧的效果,这一结果现已在不少地区的水稻育秧生产中得到应用。二、叶绿体的结构资料分析1.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2.提示: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实验再一次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