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校园——认识周长》课型:新授课内容:(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美化校园信息窗一李俊霞第二片区油田第二小学教学设计电话:13839278725《美化校园——认识周长》【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信息窗一【教材简析】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是今后学习面积和体积的基础。本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取了解决有关花坛问题的现实场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线索,寓知识学习于解决问题之中,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积累感性认识,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和感悟,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既有益于知识学习,又有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测量及计算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2.使学生在认识周长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4.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正确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细绳、水彩笔、扇形花坛微缩图、一元硬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1、谈话:同学们,为了美化校园,光明小学在校园里建造了各种形状的花坛,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出现各种形状的花坛)2、提出问题:这么漂亮的花坛,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呢?要保护美丽的花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花坛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扇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选取“安装护栏”这一方案来保护花坛。3、观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扇形”四种形状的花坛,引导学生思考:护栏应该安在什么位置?学生讨论:沿着边线安一周。学生尝试画一画:用彩笔在情境图上画出花坛的边线。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从花坛的任意一点起,绕一周回到起点,就是花坛一周的边线。4、再次提出问题:每个花坛究竟需要多长的护栏呢?1引导学生说出:只要知道每个花坛一周边线的长度就可以了。师:花坛一周边线的长度。这个名字太长了,谁能帮它起个简单好记的名字?揭示周长的含义:在数学上,围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设计意图】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通过给花坛围护栏这样一个与周长有关的现实情境,引出学生对周长的探索和研究,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帮助学生体验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操作探究,理解周长的概念。1、找一找:师:其实呀,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自己的周长,比如黑板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黑板面的周长。试试你还能找到其他物体表面的周长吗?请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指名摸一摸,说一说。注意规范数学语言:()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的周长。思考指周长时应注意什么?小结:指周长时一定要注意从边线任意一点起,绕一周回到起点,也就是首尾相接。2、量一量、算一算:扇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呢?(1)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周长?需要测量哪些地方,用什么办法测量?(2)学生操作:拿出学具“扇形花坛微缩图案”,动手动脑自己找出求周长的最佳方法,记录在练习本上。(3)同桌交流,全班交流:需要测量花坛3条边的长度。测量的方法:(A)用直尺量。(B)用线围一圈后用尺子测量出线的长度。教师提示:具体用什么办法测量可以根据图形的形状和测量要求灵活选择。展示列式计算的过程。3、出示“正方形花坛和长方形花坛”:它们分别需要测量哪几条边的长度呢?为什么出示测量数据,学生计算正方形花坛和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4、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