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城区第三小学校胡仁龙教材分析:《小壁虎借尾巴》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认15个字,会写10个字,学习子字旁。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和特点。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关爱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教学难点: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可以再生的特点。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师:这是什么动物,哪位小朋友认识呀?(生答,师板书。)师:看了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同学们你们说动物的尾巴一样吗?谁能说一说?动物的尾巴各有各的样子那么他们的用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通话故事《小壁虎借尾巴》。学生齐读课题。看着壁虎的外形,再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设计理念:通过儿歌引出了动物的尾巴,让学生从比尾巴的过程中明白动物尾巴的样子探讨动物尾巴的作用,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会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第1遍读课文,要求遇到生字要想办法读准,边读边画出文中有几个自然段。2、第2遍读课文,指名读,要求把音读准,尽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读后老师正音。3、第3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边读边想,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设计理念:教师要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此处设计的三读课文,各有各的要求,而且逐步提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的指导。三、再读课文,学会生字,倡导自主、合作学习。1、学生自己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借助拼音识字、听记生字、问老师识字、熟悉生字的面貌。2、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让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认读。3、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让学生指名去认。4、去掉帮助我们识字的拐棍“词”剩下生字,指名学生领读。5、让学生说出识字的方法。设计理念:识字有一定的规律,低年级学生在刚接触新的生字时,先出现拼音,这样能帮助学生正音,再逐步去掉拼音、再去掉词语,最后说出识字方法。这样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识字步骤,另外把识字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符合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