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提纲•一、重视专业发展,参与教育科研•二、教育科学研究•三、教育科研方法•四、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五、课题研究的开题设计•六、课题研究成果的提炼与撰写•七、校本教研•八、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九、课题研究的管理•十、案例研究1一、重视专业发展,参与教育科研•(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参与学校教育科研,实现专业发展•(四)影响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简析2(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可分为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与态度层面。•其中,知识层面包含:一般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及教育专门知识;•技能层面则有:教学技能、教学管理技能、操作技能;•态度层面有:健康身心、敬业态度与服务精神。3•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强调专业知识。•专业发展不仅要求教师熟悉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必备知识,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当今社会知识的迅速发展使得教师学习更新知识的课程更为重要;4二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必要掌握。•终身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因而,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技能比传授学科知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必要的学科专业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实践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和反思的技能;5三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倡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四是强调专业知识的学术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6(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要树立课程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开发、创造、实施、评价的全过程,参与了这个过程,不仅使得新课程从理想变为了现实,而且也会使教师自身获得专业成长的机会。•因此,新课改中教师应该记住这句话:教师即课程。72、教师要拥有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师应该将实践反思和行动研究当成自己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新课改的真正参与者。•教师不要将教育教学研究“神秘化”、“贵族化”,不要将教学研究活动当作外在于自己的“附加”行为。8•当然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研究主要应定位于“行动研究”,即“为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要把握好以下特点:•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93、教师要注重学科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学科专业化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这种学科专业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等。10•总之,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要具有科学研究意识;•要主动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自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要树立新的知识观,立足于自我实践的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逐步培养反思能力;11•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成为一个有理性思考的人,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自己的职业和发展;•要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善于运用科学研究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要加强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总结,要学会分享教育教学经验。12二、教育科学研究•(一)学校教育科研•(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三)微型课题研究•(四)教育科研的一般技术路线13(一)学校教育科研1.学校教育科研学校教育科研是在行政号召和现实需要的背景上开展起来的,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直接解决教育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现实问题为目的的,在教育现场展开的,与教育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发展(开发)性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142.“教育科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从事的实践——教学,就是研究。因为,一方面教师面对着复杂的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不同个体——学生,要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学必须是研究;15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复杂的教学情境,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而这些理念、内容和方法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