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淮南七中郭建宏[论文摘要]:时代的发展赋予物理教育新的内涵,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从认识创新能力-------到显现创新才能,分层次进行论述。【正文】物理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创新不但推动了其它学科的发展,而且推动了经济的振兴、社会的进步。现在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就是人格教育,是为学生终身教育打基础的。面对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物理》课本中所显现的物理知识与探究实践有机结合的新特点,要求我们物理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素质,还有必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就是创造力的竞争。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就再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机制。所以,对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的培养就日益受到社会和学校的重视。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高考综合能力测试,也越来越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物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认知创新能力教育本身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创新。对教师来讲,教育理念需要创新:要有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个人知识需要创新:开放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科普知识做到教学相长。老师自己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创新能力,它包含两部分要素,一是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智能要素;一是事业心、兴趣、志向、干劲、意志、恒心等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决定于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性质,而智能要素需要人们有意识地去开发,因为观察能力是智能结构的眼睛,记忆能力是智能结构的仓库,想象能力是智能结构的翅膀,思维能力是智能结构的中枢,操作能力是智能结构的行为,它们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归纳起来,可以说创新能力是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出新东西的能力。比如: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速度与重力成正比的论断提出疑问,亲自通过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统治人类两千年的论断,创造了自由落体定律,向人们展示了他的独特的创新才华。二、营造气氛,诱发动机动机是人们去发明、创新的“内趋力”,有了动机,才会有创新的欲望、要求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首先诱发其创新的动机。《新课标》的实施对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几乎每一节都是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出现,老师的行为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能营造一个更好的问题情景,诱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问题的发现,能进一步激发其求知的欲望。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把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1还要促使学生在良好动机引导下,掌握知识,服务于社会。三、激发创新情感物理是建立在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的成功和失败都会使人的情感产生变化,教师是这样,学生也是这样。比如:我们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的实验中,细心的同学会发现串、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不等(相同的电源)而且都小于课本中给的电压值。对学生提出的这样的问题,如果草率地以电池旧了,测量误差,甚至于说以后再讲,你们现在不懂等来搪塞,都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伤害,也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欲。相反换一种适合学生求知特点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就提出的问题通过观察、实验,一起分析探究。还是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给学生指出电学中除了电流、电压还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电阻,而且不仅小灯泡有电阻,其实电池内也有,它们都要分配一部分电压,所以我们得出的数据和我们课本上介绍的有出入。你先发现了问题,可以在课后自己先查阅有关电阻的资料,这样你就比其他同学先认识电阻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激起学生的创新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