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小学、学前教育教学成果参评】语文教学中的习得问题作者姓名:徐东红工作单位:阎良区凤凰小学联系方式:15891781197邮政编码:710089语文教学中的习得问题摘要:作为身处一线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将这一伟大的改革付诸教育教学工作,却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只有从多方努力,才能更好的实践习得,让习得更好的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关键词:体验实践教育问题至关重要。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但是,作为我们身处一线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将这一伟大的改革付诸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却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一、学习语文重在体验和实践。1、语文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姓“语”。其他学科通过语言去了解内容,而语文是要通过内容去了解思考、了解语言、形成能力。学习语文,必须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所以,学习语文,强调一个“悟”字,即学生的亲身体验。体验的水平即“悟”的水平。2、语文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①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语文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是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各种语文能力实际上是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能力的综合。所以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多听、多读、多说、多写,而这就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完成。②语文教学的基础是知识积累,主要内容是能力训练。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材中的基本语言素材和语文基础知识并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以语文能力为主的语文素养。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深化。要使知识深化为能力,我们就必须进行反复的实践。因此,语文学习必须以知识积累为基础,以能力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必须以语文知识(包括方法、规律等)作指导。这是语文教学的规律。二、习得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1、了解习得的特点,认识习得。习得是近年来,一些语文教育家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与以往的由“教”而得和由“学”而得的理念截然不同。①习得强调自主的训练过程。习得的首要是“习”字,而不是“学”字。“习”的本意是鸟练飞。可见习得实现的基础是训练。但是,习得强调学习者自主和自觉学习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过程,即训练是自主性的。②“习得”强调学习者的体验和实践,与“教得”不同。教得是以教师活动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学习者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很少。而习得强调在训练中学习,要求学习者主体必须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必须有亲身体验。③“习得”强调培养能力和素质,与“学得”有本质的区别。学得主要是一种理论学习,是一种认知行为,主要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灌输知识理论。它忽视了实践和体验,忽视了思维、能力、素质的训练,明显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学得在语言学习实践中只起辅助作用。2.习得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①语言是习得的产物。习得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是语言能力生成的重要条件。语言是习得的,是语言实践的长期积淀。在语言学习中,感性途径是第一位的、基本的,而理性途径是第二位的、辅助的。而习得强调实践和体验,不看重理论学习,重“感”而轻“理”,符合语言的发展特点。②习得符合语文教育教学的特点。习得以“习”为重点,强调持续性的自身实践行为,有利于学生自身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系的强调实践和体验,有利于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3.习得与语文教育教学的几本目标一致。习得与语文教育教学的结果性目标,即对知识的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相一致;与技能方面的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迁移水平相一致;与体验性目标的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领悟内化水平相一致;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一致。三、实践习得与语文教学策略设计。1.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策略设计的意义。语文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的策划和选择,实际上,教学策略就是要解决“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所以,教学策略的科学与否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是能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关键。2.语文教学策略的设计应该以习得为重点。教学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