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伦理》学习心得个人简介朱智欣,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2016级本科生,在2017学年秋季学期《商业伦理》的课程学习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在大一升大二的时候由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转入国际金融学院,所以于2017学年秋季学期补修了“商业伦理”课程。该课程是转专业学生和国金的研究生一起上的,有不一样的感觉。商业伦理这门课程是偏人文的学科,主要讲商业上要遵从的伦理道德。我觉得这种思想性、人伦性、社会性的课程是非常有意思的。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人活在这个社会上,离不开道德伦理,离不开人文知识。作为中山大学的学生,作为国际金融学院的学生,我认为我们不仅仅要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应该修身养性、关怀社会。这种课程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好好珍惜。那么,对于这种思辨性、人文性的课程,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学好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认真听讲是基础,理解思想是关键,参与其中会更好,考前记忆必不可少。认真听讲是基础。其实任何课都是应该认真听讲的,但是这种认真听讲不是强迫性的,而是自己主动的选择。当我们主动学习知识、享受课堂的时候,认真听讲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理解思想是关键。商业伦理课程中会穿插许多思想,例如“绝对主义”和“后果主义”等。伦理学中有许多学派,老师会跟我们讲其中的思想,我们要学会理解它们。同时,老师讲的一些理论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它们可能会改变你的思想,对你有深远的意义。参与其中会更好。道德、伦理、哲学这类东西是富有思辨性的。对于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记得有一次讨论一个经典的伦理道德问题——火车司机的困境时,全班分成第1页共16页两派,同学赞成自己派别的理由又有不同,接着展开了一轮讨论。通过这个富有张力的讨论,我从中感受到自己想问题还是不太全面的。同学们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观点的碰撞会擦出思想的火花,才能使我们不断前进。考前记忆必不可少。相信同学们如果做到以上三点,对学科的学习基本没有问题。最后,文科类的东西还是要记忆的,所以考前记忆必不可少。祝大一的学弟学妹绩点更上一层楼。第二篇:商业伦理作业从食品安全问题看中国企业伦理道德--“广琪事件”所引发的思考自从“广琪”事件曝光以来,让人对食品安全更加忧心不已,更让人对那些所谓“知名品牌,放心食品”惴惴不安。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的社会热点,人们争相讨论。从食品安全屡遭质疑的风波中引发我们更多思考的应该是企业的诚信何去何从,商业伦理中“利与义”的较量孰轻孰重。作为企业应通过强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完善企业制度。构造商业诚信体系,共创和谐社会。一、“广琪事件”基本情况撕标签、换包装、拿小刀来刮,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杭州广琪贸易公司处理过期食品的做法触目惊心。更令人忧心的是,广琪处理的问题原料量非常大,手法娴熟,感觉是产业链式的操作,并非心血来潮一两次操作。这些问题原料的去处,已经广为人知,一路绿灯地进入了杭州众多知名面包房。一家广琪倒下了,杭州还有没有第二家、第三家广琪。按业内通行的规矩,杭州的食品原料供应商如何处理这些将过期原料。愤怒的品牌烘焙店纷纷声讨的同时,有没有反思过,进货时的把关何以出现如此大的纰漏。从记者的调查中了解行业潜规则:目前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原料(以下简称临保食品)多会再加工,改头换面向下游倾销,这也串起一条或明或暗的产业链。同时调查中也发现,国家在临保产品进口、批发、经销等各个环节存在监管空白,有很多空子可钻,这给不法商家打擦边球留下了空间。二、“广琪事件”引发的思考第2页共16页1、我国企业受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曾经在国内某著名品牌担任过管理层的知情人士透漏,对于修改食品保质期的事情,很多企业早就知道,这是一个不公开的业内秘密,“但一直没有出事,大家谁也没有把它当回事。”这说明类似事情不是一两天的事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认为推迟食品过期,成了行业“潜规则”。在“潜规则”的纵容下,不法分子为了节约成本,扩大销售,竟然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