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论文类别:小学语文刍议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陈志平电话:13996452758重庆市北碚区柳荫小学【摘要】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识字教学的核心价值“一是满足学生通过文字,认识世界,表达自我、与他人交流,拓展精神世界的成长需要。二是打造中国儿童的汉语根基、精神根基和文化根基。三是有助于儿童形成言语个性与风格,发展以言语为核心的独特的精神世界,观察和理解外部世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因此,识字教学从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整体研究,促进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实现识字教学的核心价值。【关键词】育人价值、思维能力、识字方法【正文】识字是进入阅读世界的先备技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国内的识字教学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起先是分散识字法,接着是60年代的集中识字方法,80年代的注音识字法,到后来还出现了其他的识字方法——部件识字法、听读识字法、循环识字法、字谜识字法,字意归类识字法等。据2000年由教育部召开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所征集的材料看,共有40多种识字教学方法。一线语文教师普遍能应用以上识字方法教学,以达成教学目标。通过长期识字教学实践,教师发现学生识字存在的普遍现象:书写错字、别字多,遗忘快。反思教师教学,发现存在的普遍问题:重视教师应该怎“教”,忽视学生应该怎样“学”;学生识字停只留于事实性知识层面,记忆维度;学生认识的是零散的汉字,缺乏系统的建构;学生认为识字枯燥,对识字没有兴趣,被动识字。基于对识字现状的分析,语文教师必须重建识字教学的意义、策略及方法。一、识字教学的价值“育人价值”是语文教学价值观体系的核心概念,“一是满足学生通过文字,认识世界,表达自我、与他人交流,拓展精神世界的成长需要。二是打造中国儿童的汉语根基、精神根基和文化根基。三是有助于儿童形成言语个性与风格,发展以言语为核心的独特的精神世界,观察和理解外部世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新基础教育”语文改革指导纲要》38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力求识用结合”,“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因此,识字教学从课程目标出发,从学生立场出发,从教材编排意图出发,拟定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喜欢识字、主动识字,具备自主识字的能力,乐于表达与交流,发展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二、识字教学的原则1.语境性原则识字教学活动是在具体的时空环境下进行的,离不开语境。特定的语境中,学生才能正确的认识汉字的音、形、义,正确地书写及运用。2.语用性原则“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用性原则强调学生运用语言,通过实践来识字,并且把学习过的汉字在课外阅读中、生活中、人际交往中运用。3.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识字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识字教学的两种方法(一)对传统识字教学方法的运用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多媒体识字等的有效运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随文识字)是运用最多的方法,部分易错字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笔画笔顺时采用多媒体识字法。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是多种识字方法的综合运用。1.集中识字集中识字又叫归类识字,起源辽宁黑山北关学校的教学实践,是在总结吸收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点是基本合乎汉字的规律,体现了汉字的系统性,让汉字内部结构的理据性发挥作用;基本合乎汉字识记的基本规律,利于突破识记难点,增加低年级的识字量,符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