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赵一曼的“示儿书”心得体会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执着坚守;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甘于舍弃;总有一种理想,让我们付出一切。今天读了赵一曼烈士两封感人至深的书信、准确说是遗书,让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赵一曼烈士是我们从小就熟知的英雄人物,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九课《一个粗瓷大碗》讲的就是她的事迹,她的伟大人格从那时就照亮了小小的我。赵一曼烈士1905年10月日出生在XX省XX县区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就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6期。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同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在狱中9个月,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灌辣椒水,电刑等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反而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剥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最后在珠河县(今XX省XX县区)小北门外英勇就义,年仅31岁。赵一曼烈士在慷慨就义之日,给儿子陈掖贤(宁儿)留下了两份遗书,字数合起来不超过330个字。“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替母亲继续斗争”,“我的孩子,亲爱的,可怜的我的孩第1页共3页子啊。”。简短的话语里充满了对亲人的不舍牵挂、悲痛欲绝心情,更体现了对党事业的无限忠诚、无限热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母性光辉,更感受到了烈士以身许国、虽死未悔的坚定理想信念。郭沫若先生曾为赵一曼烈士题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在东北抗日的战场上,无数像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这样的中华英雄儿女,前仆后继、宁死不屈、视死如归。是什么让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长达14年的伟大斗争,是什么使他们以超越人类极限的忍耐力克服了举世罕见的困难持续开展战斗。是伟大的牺牲精神、高尚的爱国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支持着、鼓舞着他们前行。在长期的斗争中,正是凭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东北抗联成为了一支打不垮、困不死的钢铁队伍;正是拥有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必胜坚定信念,成为了抗联将士不竭的精神动力,无论形势多么险恶、困难多么巨大,东北抗联将士始终坚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正义的、进步的中国人民;正是怀有开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支撑和鼓舞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第2页共3页中同敌人血战到底。坚定的理想信念,散发着刚毅、勇气与力量,使他们前仆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日军践踏中华领土的侵略铁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胜利之“钥”、精神之“钙”。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我们中青年党员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忠诚和信仰是具体的、实践的。对党忠诚,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一致必须是发自内心、坚定不移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得稳、靠得住。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风险考验面前不为所动、不为所困、不为所扰、不为所惑,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永葆政治本色。夜读赵一曼烈士遗书,没有沉重,只有震撼、振奋。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