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南街小学吕新莉章节名称: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第4单元植物《一粒种子》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和条件。3、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重点:1、知道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2、理解词语:挺一挺、暖和、舒服、热闹、连忙。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钻出地面。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种子、蚯蚓、太阳、雨水)。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师:上课前,老师先要考考大家的词语,谁读的准确就奖励他一粒植物种子。有一个词语非常调皮,偏要跳出屏幕和大家见见面,它是谁呢?(板书:挺一挺)齐读。谁能用动作表示呢?生活中有过挺一挺的体验吗?二、探究新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种子,看看它为什么挺一挺,一粒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发芽呢?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齐读课题,指导写“粒”“种”。1、自读,圈出文中的挺一挺,共出现几次?2、齐读第一段、抽读、指名读。a、师范读,生做动作。(黑板贴图)b、看着贴图再读。3、自读第二段,看看为什么挺一挺?(水)a、边动作边读。b、赛读。师过渡:不久,它的好朋友来了——蚯蚓。4、出示第三段。a、蚯蚓什么特点?(疏松土壤)b、画出种子和蚯蚓说的话——生反馈——齐读。c、师生一问一答分角色读,互换角色再读。d、同桌读——男女生分读。师:种子离地面越来越近了,他会听到什么呢?(课件)5、出示第八段。a、师引导,生想象。春风在唱歌(呼呼呼),泉水在唱歌(哗啦啦)小鸟在唱歌(叽叽喳喳))小朋友也在唱歌。b、生想象:还有谁在唱歌?(课件填空)过渡:这么多声音,这样热闹,种子在土里呆得住吗?所以它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生齐读,师指导读出语气。师:终于,种子破土而出了,他高声喊道:“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6、此时此刻,这里种子还会看到什么?7、通过学习,谁来说说种子的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板书:温度、水、松土、空气)师总结:孩子们,世界上一切高大的植物都是由这一粒粒小小的种子长成的,在黑暗的地下,种子积攒力量当温度、水、松土、空气四个条件具备的时候,它勇敢的挺一挺,钻出地面,看到了光明的时间,希望小朋友也像种子一样,努力顽强,快乐成长。三、课堂作业1、有感情的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带上动作。2、将这篇课文画成一幅画,并配上文字。板书设计:一粒种子温度水挺一挺松土空气教学后记:《一粒种子》是一篇说明科学知识的童话,既要讲究科学性,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又要注意不能上成科学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课文中四个“挺一挺”,以及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和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满了活泼的童趣。我把板书精心设计了一下,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逐步演示,以线条表示地面在地下展开种子发芽的样子,表现每一个“挺一挺”是种子发芽的环节,最后发芽钻出地面,既直观又概括了课文内容,学生也很容易归纳出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四个条件,最后教师板书总结。在学习“热闹”一词时,我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还可以通过课文中的排比句“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教学理解,学生再根据这样的句式造句掌握“热闹”。教学时,教师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一起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学生体会说出现在是怎样一种景象。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学生用“热闹”造句,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比较具体。“教室里可热闹了,有些同学学春风唱歌,有些同学学泉水唱歌,有些同学学着小鸟唱歌。”这样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