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内容是高考的热点知识,摩擦力与受力分析年年都考,一般是穿插在力学综合、力电综合的计算题或选择题中,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理解推理能力.本讲复习要求理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够熟练分析和计算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分析物体的受力,并能准确画出受力示意图.力的平衡条件与牛顿运动定律是分析静摩擦力的依据,摩擦力的突变问题重在分析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状态的变化;受力分析在中学物理中具有战略意义,用隔离法分析受力时应遵循分析的顺序,知道受力分析的具体内容,知道画力的示意图的四个要求.复习指南1.关于滑动摩擦力,下面哪种说法是对的()A.当物体运动时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B.两个相互接触的粗糙物体在发生相对运动时,它们都受到滑动摩擦力C.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D.当接触面的性质和正压力的大小确定后,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恒量D2.[2007届·陕西模拟题]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运动又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没有发生挤压,不可能产生摩擦力B.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和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C.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不一定与其弹力方向垂直D.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AB【解析】由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选项A是正确的.根据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C、D都是错误的.3.如右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D【解析】未撤去F1前,木块静止,说明木块所受静摩擦力F=F1-F2=8N,方向向左,也说明了最大静摩擦力至少为8N.当撤去F1后,在F2作用下,木块有向左滑动趋势,地面给木块的静摩擦力方向变为向右,大小F′=F2=2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木块仍保持静止,所受合力为零.A.10N,方向向左B.6N,方向向右C.2N,方向向左D.零04.如右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开始拉物体乙,它们仍保持静止状态,甲、乙间接触面也为水平面,则乙物体受力的个数为()C【解析】隔离物体乙,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围绕物体周围的接触面进行分析.A.3个B.4个C.5个D.6个5.如下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11212212A.B.()C.D.()lmglmmgkkmmlmglgkkmm【解析】对木块1,F弹=Ff=μm1g.又F弹=kx,因此,两木块间距离为l+x=l+1.mgk【答案】A一、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互挤压的弹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作用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自身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大小:(1)滑动摩擦力:F=μFN(2)静摩擦力:在0至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一般近似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μFN).二、受力分析基本方法:隔离法(按场力、弹力、摩擦力再其他力的顺序分析).说明:(1)力的存在与否要根据力的产生条件或运动状态假设法分析.(2)力的方向依据常见力的方向的结论确定.(3)力的示意图要能大致反应各力的大小关系.(4)受力分析时应谨防漏力、多画力、作图不规范、研究对象混淆等错误.探究点一摩擦力的大小的分析方法例1如右图所示,用一水平推力F=kt(k为常数,t为时间)把重为G的物体压在足够高的平直的竖直墙上,则从t=0开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下图中的()【解析】物体受到的动摩擦力Ff=μkt随时间的增加而从零开始增加.开始时,Ff<G,物体向下做加速运动.当Ff=μkt=G时,物体的速度最大;此后Ff>G,物体做减速运动;当速度减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动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大小突变为与重力大小相等.【点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时,首先应弄清楚摩擦力的类型,若为滑动摩擦力,一般是利用F=μFN进行计算;若为静摩擦力,一般利用平衡条件分析.另外,摩擦力也可利用牛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