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其雄壮的气势。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的能力。3、在自主赏读中,激活自己的赏析品味意识。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黄河颂》,这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此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现了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体现了诗人激越的爱国情怀。21教育网《黄河颂》是爱国诗歌,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颂扬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教学难点是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黄河颂》的相关教学材料,参考多篇教案,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利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黄河的图片及黄河壶口瀑布的视频,做成PPT在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最直观,形象的认识;又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并下载《黄河颂》的配乐朗读,为学生作示范,百度MP3下载《黄河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体会诗歌内容、情感,百度MP3下载《保卫黄河》用作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激发学生在和平时代也要用自己的方式来保卫黄河!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颂扬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今天,让我们一睹它的风采!(展示黄河的图片)21cnjy.com(二)、介绍写作背景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www.21-cn-jy.com(三)、检查预习1、请学生结合预习,简介作者-光未然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著名诗人,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的主编。2·1·c·n·j·y2、字音字形澎湃(pài)哺育(bǔ)气魄(pò)狂澜(lán)巅峰(diān)屏障(píng)障(zhàng)哺(b)ǔ育澎(péng)湃(pài)九曲(qū)连环流xiè(泻)发yuán(源)wn(ǎ宛)转3、词语解释哺育——①喂养。②比喻培养。气魄——①魄力。②气势。.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四)、初读课文感受激情1、教师导学: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黄河颂。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揣摩思想感情。21·cn·jy·com2、听读,老师朗读。范读时表达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应该是赞美之情激昂,雄健,自豪,悲壮,豪迈)3、仿读,请找出自己与范读中的差距,把握感情基调。4、赛读,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评出小组中优胜者。(五)、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教师导学:《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请同学们思考三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学生活动:自由朗读,思考后,小组内讨论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明确: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塑黄河歌颂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的精神。21·世纪*教育网2、提问:诗歌的序曲,即朗诵词,它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明确:朗诵词明确了歌颂黄河的原因,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3、思考:倘若你是名摄影师,那么根据诗文描述,要从哪个角度取景?明确:(1)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2)俯瞰全景:“逐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3)纵向镜头:“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4)横向镜头:“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