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材料唯作沃土育百花春风化雨满园春三门峡市东风小学刘秋宁2011年6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从新教材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关键是应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并发展的。情境,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去引导学生的思想进入某种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关键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它要求我们教师要很好地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诱导孩子自觉饶有兴趣地走进数学学习;培养用数学眼光洞察世界的慧眼,发现数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动力生活情境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历过或被约定俗成了的过程回忆,它能带给学生共性经验和感受。实践证明:大多数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具体的“原型”,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建立起类比联系,知识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对小学生来说“生活就是数学”。在生活里找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还感到数学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工具。对小学生来说“生活就是数学”。在生活里找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还感到数学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工具。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有了问题情境的媒介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想象,拓宽学生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具有一定的思考空间、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由教师,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口算。课题要求注重算法的多样性及培养应用估算能力。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电脑展示玩具商店)1、你们都买过东西,怎么买的?2、今天是小胖的生日,妈妈只带了60元,让小胖挑选两件玩具。小胖一到商店就要了飞机和足球。请你很快地估计一下钱够吗?3、如果让你挑选两样,你选哪两样?为什么?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舍得让给学生尽量多的时间和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畅游。三、创设活动情境,主动建构知识《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其基本概念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知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从中发现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发展为本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并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建构数学知识。如教学《物体的形状》,我是这样创设活动情境的:1、课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拿出准备好的熟悉的实物(如皮球、杯子、肥皂盒、牙膏盒、魔方、鞋盒、易拉罐等),向大家展示。2、对实物进行分类:这么多的东西,你们可不可以在小组内把它们分一分呢?学生合作动手分。反馈,你们小组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请在学具中找一找,每一类的形状与学具中的哪个物体相似的,再放在一起。然后,教师让学生给物体起个名字。3、认识长方体:看这是什么形状?教师在黑板上贴上:长方体图,并让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学具。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要求在小组内说一说。4、认识其他几何形状:让学生拿出其他的学具,再看一看、摸一摸,并说说发现什么。接着,教师再贴上: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图形。总之,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操作、讨论、交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