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儋州市西华中心小学赵玉兰[论文摘要]“习惯成就未来,习惯决定命运,一切成功和失败与习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关键词]巧设情境激兴趣、兴趣促习惯养成、不断强化及时反馈、持之以恒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习惯成就未来,习惯决定命运,一切成功和失败与习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今后主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动力。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又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下面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谈一谈。1、巧设情境激兴趣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积极主动、活跃、探求的心理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年级越低的表现越明显。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学习、探索、追求,而不会觉得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反之,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勉强、被动式的学习。寻求兴趣的资源,在老师的备课中尤其显得重要,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指出:“要使学2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场景勾勒出具体的感性实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观察,到抽象的教学过程,充分地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且情景设计要新颖,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兔分组拔萝卜”学习“比多少”。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兴趣才可产生机动性。选择的素材要与儿童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发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2、兴趣促习惯的养成兴趣有了,自信心增强了,再结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犹如如虎添翼。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习惯成自然》一书中总结: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还能促使其它良好习惯的养成,如:行为习惯养成了,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就能得到不断地发展,才能为孩子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人生基础。激发学生愿意去做,老师作为引导者,给学生定出奋斗目标,激发学生一步步去实现,最终成为他们愿意去做的行动。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要自觉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解、学习。教学时,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进行知识的讲解,问题在哪也就暴露出来了,这样才能在困惑、疑难处找到根源,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但学生在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前,有的学生只将新内容看一遍,知道下次要学什么,就是预习了,把接受新知识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培养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教学中,老师要明确预习三则:其一,阅读教学内容,将课文、例题读3-4遍,其二,想想我3的疑问、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