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2)VIP免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2)_第1页
1/2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2)_第2页
2/2
《望岳—杜甫》教案教学目标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1、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难点:1、诗中哲理的理解;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泰山,古称东岳,又名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泰山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长达二百公里。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一览众山小”和“群峰拱岱”的高旷气势。泰山多松柏,更显其庄严巍峨葱郁;又多溪泉,故而不乏灵秀与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则使它凭添了几分神秘与深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讲授新课:1、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背景介绍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yǎn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3、预习检测(强调字音、字形)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dài)了(liǎo)曾(通“层”)眦(zì)4.吟读—体会诗歌节奏(划分朗读节奏)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译读——理解诗词内容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6、欣赏图片,感受诗意7、背读—积累经典名篇8、品读—领悟深沉情思诗题叫《望岳》,可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学习的诗歌赏析的方法品读本诗。三、小结全诗围绕题目中的“望”字为线索,距离上由远而近,时间上自朝而暮进而想象,由大到小,由望岳到想像将来登岳的情景,既写了泰山的雄伟气势,又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及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四、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