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内容。2.找出闻一多的相关事例,分析人物形象。3.品析语言,能够体会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表里如一的人格。闻一多(1899.11.24-1946.7.15)本名闻家骅,字友三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代表作诗《红烛》《死水》臧克家(1905.10.8-2004.2.5)闻一多的学生现代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代表作有诗集《烙印》预习检测:拿出听写本,给红色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迭起()弥高()澎湃()漂白()卓越()迥乎不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shuāi()微hè()然目不kuī()园lì()尽心血慷kǎi()淋漓diémípàipiǎozhuójiǒngqièwù衰赫窥沥慨自主学习(一):整体感知通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全文可以划分几个层次?2.试找出文中闻一多说和做的6个典型事例。学法指导: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相关语句,将内容整理后用简洁的语言写在听写本上,自学结束后举手展示,时间5分钟。第一部分:(1—7自然段)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第二部分(8—20自然段)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闻一多学者民主战士写《唐诗杂论》写《楚辞校补》写《古典新义》起稿传单大会演说参加游行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敢说敢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随校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毅然抛弃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去。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学生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文号召人们继续战斗。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当时社会充满白色恐怖,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特务。下午,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自主学习(二):品味语言重读课文,想一想:1.文中哪些语句你特别喜欢,请找一找并做赏析。2.从这些语句中,你能看出闻一多怎样的性格特点?学法指导:跳读课文,用红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自学结束后与小组成员交流成果。自学时间4分钟,小组讨论3分钟。拓展延伸《死水》是最能代表闻一多思想、艺术风格的诗作。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yī)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课堂小结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当堂检测1.结合语境解词有误的一项是()A.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B.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C.平沙无垠,复不见人。平沙:平旷的沙漠。D.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C2.填空闻一多先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是_________。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臧克家3.判断正误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②“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