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C(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须知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共16道小题。第2、3、4、5、6、8、9、12、13、14小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其余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1.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分)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姿英发,羽扇纶巾,_____,_____”用赤壁一战中的非凡气度与功业来赞美周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呦樯橹”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4分)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教育对人的影响。《劝学》一文多处运用了比喻论证。B.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出的“文道合一”等散文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师说》一文多处运用了引用论证。C.姚鼐,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他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师说》一文多处运用了引用论证”错误,纵观全文《师说》主要用了对比论证方法,通过对比,揭示“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一处运用引用论证,即:“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没有多处运用引用论证。故选B。3.对下面《论语》中文句的理解与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子贡欲去告朔之饩①。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注】①告朔之饩:诸侯用于祖庙祭祀的羊。A.“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B.“不纲”“不射宿”的观点反映了孔子的博爱思想。C.孔子认为祭祀时使用祭品是对“礼”本身的敬重。D.孔子“爱礼”甚于“爱羊”,反映仁爱具有差等性。B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理解文句的基本含义,然后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思想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B项,“博爱思想”是错误的。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翻译为夫子用鱼竿钓鱼而不用渔网捕鱼;夫子用弋射的方式获取猎物,但是从来不射取休息的鸟兽,体现孔子的“仁爱”思想,孔子的“仁爱”有别于无差等的“博爱”。故选B。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六国论》,完成下面小题。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