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打电话》教学设计店口二小骆婷婷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应该都打过电话吧?打过的请举手。师:我们现代社会可能每个人每天都要打电话。那你有没有想过,打电话中可能存在着一些数学问题呢?生1:我们打电话的时候要拨电话号码,而号码就是由数字组成的。师:还有可能呢?生2:打电话的次数、时间。师:打电话当中真的有一类数学问题跟打电话的时间有关。那么现在按照这位同学的指示,骆老师出一个小问题好吗?师:如果我打电话给1位同学要1分钟,那打给2位同学要几分钟?(2分钟)打给3位同学呢?(3分钟)。师:照这样子下去,如果我要打给1023位同学,需要几分钟?生:1023分钟。师:说说你的想法?[班级中一定会有人说是1023分钟,老师也一定要让那个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是啊,打一个电话要1分钟,打2个电话要2分钟,打3个电话要(3分钟),打1023个电话当然要(1023分钟)。但请大家估算一下,这1023分钟大约是几个小时啊?师:60分钟等于1小时,1023除以60,大约是17个小时,要差不多打整整一天的电话呢!有没有想过时间会更少的可能?师:那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如果老师打电话给1位同学需要1分钟,那打给1023位同学,究竟最少需要多少时间”这个问题。师:大家看1023,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大了。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一个比较大的数据,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化呢?[此处最多找2个学生回答,如果有学生答出可以“化繁为简”或相近的意思老师要好好表扬;如果没有人答出,老师要自己点明并板书“化繁为简”。]师:其实,解决问题中有个非常好的策略,那就是“化繁为简”。我们可以从小数据开始研究,看看有没有内在的规律,找到规律之后再来研究大数据。那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简到什么程度好呢?2个人、3个人?数据太小,不足以显示我们的聪明智慧。课本上刚好有个例题,数据不大也不小,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二、教授新知师:谁愿意为我们朗读上面的题目?师:这里把1023变成了15,那我们就从15开始研究,题目告诉我们魏老师要打电话通知多少人?(15人)打一个电话要几分钟?(1分钟),那通知到最后一位队员到底需要几分钟呢?请看自主学习提纲。师:要求看清楚了吗?你们今天都带笔了吗?带纸了吗?带脑袋了吗?好,这个最关键。现在四人小组,按照上面的提纲,你们来研究研究。(学生3分钟交流)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时间最长的需要几分钟?(15分钟)。如果需要15分钟,这个电话可能是怎样打的?生1:由魏老师一个个地打,每个人1分钟,15个人就是15分钟。师:听明白了吗?那我把他的意思放在大屏幕上。师:最长的时间是15分钟,但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要追求的是尽可能少的时间,是不是?有比15分钟少的吗?说说你是怎么设计的?[让学生尽可能地表述,从学生的发言中提取关键词“分工、分组”等。]师:听清楚了吗?不管他有没有说对,我觉得我都要表扬他,因为从他的发言中我听到了一个关键词——分工/分组。既然有同学谈到了“分工、分组”,那我们就按照顺序,从最少的分组情况入手,看看时间是不是真的少了?[课件:分2组的情况]师:魏老师打给一个学生,对他说,你现在有一个光荣的任务,你当组长了;然后打给第二个学生,对他说,你也有一个光荣的任务,你当组长了;然后这两个组长开始依次打电话通知后面的队员,这个时候魏老师就不再打电话了,他要省电话费嘛。那你们觉得让这2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个人比较好呢?师:现在除了两个组长,还有13个队员需要通知,怎么分配比较好?[学生可能会让1号组长继续通知6名同学,2号组长继续通知7名同学。如果这样,要引导学生明白,两组是同时工作的,2号组长通知的人多一些,所以通知到最后一个人要2+7=9(分钟)。如果两组人数对调一下,则刚好可以1+7=2+6=8(分钟)同时结束,从而引导学生明白,如果分组后人数调配不当,也会造成时间的浪费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输入人数)师:如果是这样打,需要几分钟?我们一起来算算。第一组全部通知到的话,需要1+7=8分钟。第二组全部通知到的话,需要2+6=8分钟。刚好8分钟两组同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