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经济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和要求,**区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村级组织基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抓,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有序地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工作推进中,主要有如下一些做法:一、主要措施和做法(一)明确目标,高位推动在认真总结以往发展集体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借鉴兄弟县市做法的基础上,在区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下,经过多次的走访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文件,提出要在20XX年消除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基础上,到20XX年底,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所有村村级集体年收入要达到5万元以上;到20XX年底,培育一批村级集体过百万的经济强村。为保证目标任务的落实,区里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常委农工部长为常务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相关事宜,各成员单位共同配合抓好指导服务。各镇街也相应成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工作方案,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二)压实责任,挂牌督战我区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情况纳入全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巡查必看内容,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了镇街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村级的具体责任以及区直相关部门指导服务责任等,构建了区、镇街、村三级齐抓共管责任体系。明确具体任务完成时间节点,并列入区政府重点工作进行调度,挂牌督战,一季一调度一通报,黄牌通报批评,红牌问责,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推进。(三)摸清家底,因村施策首先是摸清家底,登记造册。由区农林水利局牵头,组织第1页共5页相关部门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督促各镇街在全面核实各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基础上,进行清理、登记和管理,逐村建立“三资”台帐。做到精准识别,为下一步因村施策、分类施策打基础。其次是理清思路,因村施策。区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调度,专题调研,与镇街一起逐村进行“把脉会诊”,查找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主客观原因,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和任务时间表,把任务指标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四)聚焦产业,壮大收入一是结合项目开发,培植农业主导产业。推进蔬菜、菌菇、特色养殖、休闲观光等特色主导产业大发展,形成“一村一品”,实现产业全覆盖,壮大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如沙溪镇五里村、李家村,秦峰镇五石村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别引入特色贡米种植、百香果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等。沙溪镇铅岭、宋宅、英塘,秦峰的老坞、新塘等结合产业扶贫,大力发展菌菇、茶叶、高山油茶,建立“扶贫户+合作社+村集体”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也壮大提升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二是依托“近郊”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如东市街道的东门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盘活土地,通过共建开发、资产置换等方式,在发展二、三产业上走出新路子,集体资产已过亿。三是立足本土自然资源和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依托中心XX县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充分挖掘村域内的山、水、田、林等自然资源和乡土文化的优势,鼓励村级集体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等,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茅家岭街道的塔水村,沙溪向阳村、青岩村,灵溪的邵新村等,借助秀美乡村建设的东风,大力提升人居环境,建设乡村旅游综合体,人气骤升,非常火爆,正实现从“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五)政策扶持,奖补配套出台若干政策干货,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如对所有项目实行土地预留,在征地时预留一定数量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地,或折算同等面积的资金弥补;鼓励村集体在为企业或合作社流转土地的服务中,收取适当管理服务费用;支持村集第2页共5页体依法开发和经营土地、水面等资源,领办、创办合作社或参股企业进行分红;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项目和资金,可与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相结合;对村集体原有的高息借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免息、停息、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