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仿真模拟试卷A(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7月24日,搭载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一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该火箭在完成发射任务以后,残骸在太空中“飘荡”,7月31日火箭末级残骸再入大气层,但绝大部分器件不会降落到地面。据此完成下面1-2题。1.问天实验舱()A.属于地月系B.不属于太阳系C.属于河外星系D.不属于银河系2.绝大部分火箭末级残骸不会降落到地面的主要原因是()A.采用了易降解材料B.永远环绕地球运动C.被大气层烧蚀销毁D.距离地面过于遥远2021年9月,科研人员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了距今4.3亿年的混翅鲎(hòu)化石。读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面3-4题。3.混翅鲎生活的地质年代是()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4.关于地球演化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深海环境B.元古宙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C.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D.中生代出现灵长类和人类2020年6月21日当天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默拉皮火山两次喷发,将灰色的火山灰云喷射到了6000米的高空中。据此完成下面5-6题。5.默拉皮火山喷发的岩浆最可能来源于()A.地壳B.下地幔C.软流层D.地核6.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早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A.B.C.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7-8题。7.下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A.B.C.D.8.下列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A.赤道地区气温较高B.沙漠和绿洲昼夜风向不同C.人造烟幕防御霜冻D.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下沉式绿地是低于周围地面的绿地,通过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目的,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下图为下沉式绿地横剖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9-10题。9.下沉式绿地直接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A.蒸发B.水汽输送C.大气降水D.下渗10.城市修建下沉式绿地的目的()A.缓解城市内涝B.提供饮用水C.增加经济效益D.加大管理难度我国发射的“遥感卫星十一号”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据此完成下面11-12题。11.中国“遥感卫星十一号”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A.数字地球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遥感技术12.中国“遥感卫星十一号”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A.台风B.洪涝C.地震D.森林病虫害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下面13-14题。13.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热带雨林B.落叶阔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14.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存在于()A.长白山天池湖畔B.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C.北京长城两侧D.西双版纳澜沧江畔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15-16题。15.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黑土B.红壤C.水稻土D.寒漠土16.在适宜的日照和温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的沉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C.苔藓类生物活动D.高等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居住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为“世界四个大洲不同海拔的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7-18题。17.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以及主导影响因素()A.人口分布趋向于低海拔地区:地形B.人口分布趋向于高纬地区:气候C.人口分布趋向于沿河流两岸:水源D.人口分布趋向于沿海地区:土壤18.关于丁大洲描述正确的是()A.地形单一,海岸线平直,农业机械化水平高B.气候类型多样,地形以山地为主,粮食商品率低C.以平原为主,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农业人口比重大D.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是水稻的主产区北京市区近地面的气温高于郊区。据此完成下面19-20题。19.城区气温比郊区气温高,主要原因有()①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