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建国大业》有感在毛概课上老师给大家推荐看的《建国大业》,其实本人在前几年在其首映时已经观看过,并对其明星云集的演员阵容感到惊奇,在当初观看时基本顾着看明星了,却忽略了其中的内涵。这次再次观看,本人又有了新的体会。首先,电影中张国立扮演的老蒋跟陈坤扮演的经国说了这么两句话,一句是”反贪腐,反,则亡党。不反,则亡国”,另一句则是“国民党是败在自己的手里”。这两句话可以放在所有执政党的前途命运当中,在我看来对现实是个不大不小刚好够味的讽刺与暗喻。多一分则被删,少一分则不够味。电影播出的几年后,新的领导班子上台,政坛上瞬间刮起一阵反腐大风,包括新闻里常见的大领导、领导心腹等等,这让人对之前政坛严重的腐败问题极为惊恐的同时,也让人给予新领导班子一些信任。习总书记可以说是“红二代”,比起上一届可算是有底气了些。现在网络上更多的是“自干五”,而无理喷公知越来越少人支持了,可以说现在社会对中共更加的有信心,而公平、清明的执政才是政府公信力的保证。第二,关于国共内战,本人一直以这个名称,而不是所谓的“解放战争”来称呼1945-1950年内的这轮战争。原因是这是中国人打中国人,是同一血脉的互博,跟美国的南北战争一般,不同的是这场战争的双方仍在存活,仍在国际事务上博弈而已。所有的战役都用黑白片的剪断,而且配乐不是当年打胜仗的高调,而是更偏向悲切且壮阔的曲子。在电影里每个战役胜利的字眼打出来的时候,片景中的炸弹仍然在人群里炸出花。完全没有党史纪录片里那种“打了个大胜仗”的欢庆镜头。换之而来身边没有一个人因为内战的盛衰而欢喜,无论谁赢,死伤的总是中国人,没了男人的总是中国女人,没了父亲的总是中国的孩子。有时候我们需要正确的看待这段历史,了解这段历史,并不是纯粹的夸功,怎么说,死的也是中国人。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闻一多的慷慨激昂和理想主义,看见民主党派的天真和理想主义,看见毛和周的谦恭下士和理想主义,看到了在北平的政协经历多重艰苦的召开""至此,看见第1页共31页了这个国家的基础,看见了它的合法性来源,看见了它从血污中携带理想的诞生过程""才过了近七十载,很多人已经遗忘了,那段记忆渐渐地随着老一辈的逝世、衰老而慢慢变成了历史,那是一个可以任人打扮的小花猫。这时候《建国伟业》可完成了它的使命了,作为明星的检验、记忆的再刷新。最后,用1999年1月1日《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辞中的一段话来结尾:“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泪水,因为我们爱的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的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的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相互关怀。如果这部电影会引起争议的话,我希望,抛开所有的刻板成见,爱与对民主自由无止境的追寻才是支持或者批评它的动力与价值所在。第二篇:观建国大业有感---观《建国大业》有感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看完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正在进步,中国正在前进。印象最深的,是片中两位角色的两次落泪。第一个落泪镜头出现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刘烨饰演的塔山英雄团的老兵在部队准备接受检阅的时候,突然冲到了主席面前,啪地一个军礼,激动地吼着:“我代表活着的和死去的战友向毛委员敬礼。”由于激动而有些变调的声音,黝黑的脸庞上迸出的泪水,让我感慨万千、唏嘘不已。是啊,从红船到井冈山,从延安到北京城,这条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新中国走得异常艰辛。这个过程中,有那么一群人,永远地留在了路上。他们,也曾是那么青春光彩的脸庞,也曾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也曾有彩旗招展的理想……但是,他们留在了路上,而没有机会听到第2页共31页天安门城楼上“人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洪亮声音,无法看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