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堂吉诃德》有感 向世俗的风车发起挑战 ——重读《堂吉诃德》有感 (本文获 20XX 年区读后感评比一等奖,市一等奖) 三垟中学九(2)班黄智杰 第一次接触堂吉诃德是 20XX 年,那年十一岁,还在上小学五年级。再次翻开这本书,已经是 20XX 年,正值十五岁,在上初三。堂吉诃德自从看过一遍后便被久置书架,历经时间的冲洗,蒙上一层淡淡的灰,封面依旧是手执长矛,昂首挺胸且精神抖擞的老骑士,在暖色调的欧式庄园中不知遥望着什么。 堂吉诃德还站在那儿,想象着不存在的敌人,进行着他的荒诞冒险。他在 20XX年被导演曼努埃尔搬上银幕,后来我甚至在电影频道看到了由它所衍生出的国产喜剧。堂吉诃德如我走的时候所回望的,依旧静静地站在那儿,在无数人的心中留下一个痴狂的印象,被公式化成"疯狂"的代名词。堂吉诃德还是堂吉诃德,我却已由一个效仿他挑战风车的疏狂骑士,变成如今这样一个老气横秋的家伙! 面对堂吉诃德,如今却已是咫尺河山。 世俗的堂吉诃德,虚幻的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从踏上旅途开始,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与磨难,荒诞的故事最终以这位老骑士的如梦初醒却已是生命黄昏的悲情结局结束。在这漫长的旅途中,堂吉诃德所表现出的雄辩家的口才与敏捷的思维以及高尚的道德标尺,与他对于骑士道的癫狂痴迷所形成的强烈矛盾毋庸置疑是本书历来的主题与亮点之一。堂吉诃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到小说的篇末,桑丘的人格品质也在堂吉诃德潜移默化下升华,并在此之后如同书评中所说的"把堂吉诃德在虚幻中追求的变成了现实". 这一部反骑士小说在 1605 年一经发行,在西班牙乃至全欧洲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此也引来不少眼红的人。堂吉诃德在同一年再版六次之后,一个月之内又出现三个盗印版。九年之后,一个化名作者出了一部伪《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因此加紧了《堂吉诃德》第二部的撰写,并在 1615年问世。1616 年,塞万提斯已经身患严重水肿,随时都有病逝的危险,在完成《佩西莱斯和塞西斯蒙达》之后于 4 月 23 日逝世于马德里。 《堂吉诃德》是一部以幻想与现实,疯狂与理智,以及人物内心矛盾的种种二元对立元素为主题的血泪史诗,朦胧的假象与现实的界限并不清楚,因此很容易让读者将幻想当成现实的错像。 塞万提斯创作了《堂吉诃德》,打开了西班牙文学跨入新时代的大门,在那个骑士小说横行,而人们深受其害的时代里塞万提斯为了冲破这种封建愚昧,"把骑士文学的地盘完全摧毁",而决定创作《堂吉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