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教师——陈建平2014年11月学困生是指其学习成绩没能反映出其能力所具备的学习潜能,学困生是落后学习的一个主流。因此,探究学困生“困”的成因,辅之各种有效的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转“困”学为“乐”学,进而提高学习成绩,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积极的显示现实主义。学困生可以从两个意义上来解释,一是绝对的学习困难,即无论在任何条件下他所能提供的能力不能达到外界所定的标准和规定,该类学生往往有智力障碍。二是相对的学业不良,即学习成绩落后于同辈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本文所讲的学困生是后者,即学习成绩所没能反映其能力所提供的潜能,而表现智力正常或较高,但学业成绩低下或一般。造成学困生“困”的成因究竟是什么呢?据调查研究表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教学体制下的,抹杀学生个性能力特征的陈旧集体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法的副产品,而这也是我国目前教育资源条件下亟待解决的。二、缺少爱的呵护,即因学生上难以赢得老师的关爱在同学中觉得低人一等,在家中又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三、缺乏动力和激情,在学习投入的时间,精力少。四、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五、学习方法不当。六、父母家庭教育不协调。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如何转学困生“困学”为“乐学”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据查阅,兴趣是个体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要求,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于觉得事物或活动本身有意思而自然引起的这种兴趣,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间接兴趣是由于认识到活动结果的意义而产生的,这种兴趣带有一定的理性色彩。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采取情感倾斜,走进心灵,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学困生,更应给予更多的爱,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想要做学困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许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对待他们,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他们就会主动把老师当作朋友、亲人,从而倾吐心声,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是由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听他所讲的课,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很自然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转“困”学为“乐”学。多次实验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勿在教学过程中瞧不起和冷落学困生,在情绪急燥时指责他、批评他,更不能挖苦他。这样会进一步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形成感情上的对立,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并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二、善于鼓励,唤起信心,给学困生以动力之源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哀大莫过于心死,不可否认,大多数学困生是班上的“另类”,他们会受到冷嘲热讽和唇齿相讥,感受不到温暖,自尊和自信在这冷漠孤寂的环境下荡然无存,会使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人生无目标。作为教师应多和学困生谈心,鼓励他们多提善问,当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耐心、热情的讲解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从很小的成功中体会自己同样很有能力的,信心就油然升起,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三、抓住闪光点,矫正心灵,给学困生以表现的机会《学记》里有这样一句话“长善救生”是说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缺点和短处。苏联的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科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教师应善于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并给以表现的机会,有这样一则实例:人说“胸无大志品德差,不爱读书学习差,鲁莽散漫表现差”,葛龙作为因打架、逃学转入“我”班,有人说“留下他,就留下隐患”,但有一件事使“我”赶边了对他的看法。早读铃响了,铁链栓的太紧,门没法开,全班学生都在门外的走道上,“我”找来铁棒太粗没法伸进去。正在此时,他从人群外挤到门边,用手指伸进铁链用力一拉,门开了,全班挤进了教室,可“我”忽然发现门闩上有血,来到他身边,叫他把手给我看看,可他羞怯了,反复重复着“没事没事”。“我”强硬地掰开他的手一看,右手中指和食指的指甲折断了,血糊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