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无为县实验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全员培训计划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皖教师【2014】9号)精神,按照县教育局职成股的统一部署,我校于2014年12月至2014年年6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现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培训计划。一、研修目标以“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促进专业发展”为主题,采用诊断测评、分段指导、任务驱动的研修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有效提升参训者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好的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1、通过诊断测评,使参训教师能够了解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并能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工具。2、通过任务驱动式自主选学,使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3、通过网络研修,使教师能够利用研修社区、教师工作坊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自己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信息化空间。二、培训对象我校85名在职教师。三、培训的方法及措施1、成立组织,加强管理。在县教育局职成股的领导下,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导处主任以及8名骨干教师为成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由校培训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管理,严格考勤考纪,全面开展校本培训,落实每个培训任务。2、强化责任,落实目标。按照我校制定的计划进行检查评估,核查学分、具体落实任务,组织培训、开展研究、制定措施,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备课、上课、评课和观摩课”等系列教研活动,同时,各教研组在每周一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网络研修,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让“三里镇中心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成为教师搭建展示教研组集体凝聚力、个人教育教学魅力的舞台。从而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3、关注过程,强化科研按照《网络研修》专题培训实施方案,开展研究。学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小组成员及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担任课题项目研究并深入到课堂开展研究,进行实践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力争出部分科研成果。同时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校外专家、名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4、严格核查,注重实效。加强对教师素质提升培训任务的学时学分的登记、核实、认证,做到登记正确;严格考勤,突出教师个人的培训绩效。四、培训内容、形式参见中国教师研修网五、培训进程1、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主要工作:学校为每名教师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2、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3月)。主要工作:(1)由分管校长或教导主任领导管理,个人分段参与自修。(2)个人根据自己信息技术能力,参与相应级别的研修学习。(3)由学科组长引领学科组教师按时参与学习,由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指导研修各段的学习工作,并给予技术指导,确保研修质量。六、培训考核为确保培训质量,由学习管理者对在训教师及时监督,提醒教师按时完成各段学习任务,将网络研修成绩及时反馈给参训教师。加强管理,真正把远程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保证网络研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