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二、执教教师:歙县桂林中心学校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四、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熟读课文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学习生字,掌握识字方法2.指导书写生字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分段轮读课文2.检查读文情况3.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四、巩固练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巩固识字(课前互动:手操游戏,唱歌)1.真诚地表扬,导入新课2.复习生字词,巩固读音3.出示图片,激发阅读兴趣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1.自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划出来。2.交流:你都找到哪几句话,指名读3.品读三个妈妈的话,体会阅读乐趣(1)自由练读:把自己当成妈妈,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2)进入角色,感情朗读品读一:第一个妈妈的话。a、指名扮演角色读,听听她怎么夸自己的孩子。b、评价c、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相机指导朗读品读二:第二个妈妈的话。挑战读,评价,指名演读品读三:第三个妈妈的话a、指名读,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b、范读、齐读、分角色读c、小结方法(三)读读说说,体会“孝敬”美德。1、三个妈妈打完水走回家,她们走走停停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2、从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3.体会妈妈提水的辛苦。4、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默读课文,用“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1)出示课件:“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读读议议三个儿子的不同做法(2)说话训练: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段话。5.合作探究: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1)课件播放一个妈妈与老爷爷的对话(2)分角色朗读。(3)讨论: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三、总结拓展,明理导行1.联系生活说说你该怎样做个孝敬父母的孩子?2.颂读《弟子规》,升华主题。四、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生字“晃荡”(田字格)2.引导观察,演示书写顺序3.师范写,提醒关键笔画3.生练写,评价书写板书设计23、三个儿子贴图贴图贴图孝翻跟头唱歌提水敬??(好儿子)父母《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三个儿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一、细读文本,读中领悟。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而我校的研究课题“阅读教学的语文本色研究”也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要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我在设计此课时,给了学生充足的朗读空间,以指名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仔细地揣摩。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之中,设身处地地读,如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妈妈,夸一夸自己的孩子,并对学生进行采访之类的形式,挖掘学生内心的交流,让学生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此外,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助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二、语言训练,悄然无痕作为本课的一个语言训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