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三)完整版第五部分其他临床情况下的血栓防治问题一、抗栓治疗的围手术期管理1.VKA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推荐意见】(1)推荐择期手术前停用华法林5d,术前1-2d评估INR【1B】。(2)术前暂时停用VKA者,建议术后12-24h充分止血后继续使用【2C】。(3)INR<1.5时凝血功能基本正常,大部分手术和操作可安全进行【1B】。(4)机械性心脏瓣膜、房颤或VTE患者,若血栓风险评估为高危,推荐在中断VKA治疗期间应用桥接抗凝;若血栓风险评估为低危,不推荐桥接抗凝【1C】。(5)接受VKA治疗者,建议接受牙科、皮科或白内障手术时继续应用【2C】。(6)VKA治疗与轴索阻滞:①轴索阻滞前需停用华法林5d且INR达到正常范围【1B】;②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时,轴索阻滞镇痛导管建议在INR<1.5时拔除;INR在1.5-3范围内时,拔管前注意有无合并应用其他可影响凝血功能但不会影响INR的药物,导管拔除应谨慎【2C】;③INR>3时出血风险增大,有镇痛导管时推荐停止华法林抗凝或降低抗凝药物剂量【1A】;④如果硬膜外镇痛期间给予低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推荐每天监测INR值和神经功能,使用最低有效浓度的局麻药以利于神经功能的评估【1C】。2.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推荐意见】(1)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二级预防者,建议在接受牙科、皮科或白内障手术时继续应用【2C】。(2)非心脏手术者:①心血管事件高风险,且超过出血风险,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并需行非心脏手术者,建议继续应用,不必术前停用7-10d;心血管事件风险低危者,建议术前停用阿司匹林7-10d【2C】;②如无严重缺血事件,术前建议停用氯吡格雷≥5d,术后24h恢复使用【2C】。(3)CABG的患者:①CABG术前不推荐停用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1B】;②对计划行CABG手术并接受DAPT治疗者,建议继续服用阿司匹林,于术前5d停用氯吡格雷【2B】。(4)冠脉支架植入后非心脏手术者:①球囊成形术后需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推荐推迟至球囊成形术14d后进行【1C】;②冠脉支架植入后行DAPT治疗者需行手术时,推荐BMS植入1个月后手术;DES植入12个月、新一代DES植入≥6个月后手术【1B】;③DES植入后行DAPT治疗者,手术需要停用P2Y12抑制剂,手术延迟风险大于预期缺血或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时,建议提前至DES植入3个月后手术【2B】;④对于植入冠脉支架但必须停止P2Y12抑制剂才可以手术者,推荐在可能情况下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术后应尽快应用P2Y12抑制剂治疗【1C】;⑤推荐外科、心内科、麻醉科等专业医师共同评估患者出血和缺血风险,选择手术时机和管理围手术期DAPT【1C】。(5)抗血小板药物与轴索阻滞:①轴索阻滞前推荐停用噻氯匹定14d,停用氯吡格雷7d;如果停用氯吡格雷5-7d内进行轴索阻滞,需要确认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1C】;②P2Y12抑制剂和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推荐于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6h后恢复应用。高出血风险手术或应用负荷剂量药物时,应推迟至术后12-24h【1C】。【推荐意见说明】非甾体抗炎药和阿司匹林单独应用不增加椎管内阻滞的血肿风险,但应注意综合评估患者基础情况、手术、麻醉的风险和获益。IIb/IIIa受体拮抗剂明显影响血小板的凝聚功能,应用阿昔单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功能需要24-48h,应用替罗非班和依替巴肽后需要4-8h。3.肝素类药物抗凝或桥接抗凝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推荐意见】(1)使用治疗剂量UFH桥接抗凝者,建议术前4-6h停用【2C】。(2)血管手术患者行椎管内阻滞,并术中应用UFH抗凝:①建议椎管内阻滞穿刺置管后1h应用UFH【2A】;②建议评估患者凝血状态,UFH末次使用2-4h后拔除导管;拔管1h后方可再次给予UFH【2A】;③若采用椎管内阻滞技术,建议术后监测神经功能,并采用低浓度局麻药,以利于及时发现神经功能异常【1A】。(3)接受治疗剂量LMWH桥接抗凝者,建议末次剂量在术前24h给予【2C】。(4)接受治疗剂量LMWH桥接抗凝行高出血风险手术患者,建议术后48-72h继续使用治疗剂量;接受治疗剂量LMWH桥接抗凝行非高出血风险手术者,建议术后24h继续治疗剂量的LMWH治疗【2C】。(5)肝素类药物与轴索阻滞:①推荐治疗剂量UFH停药4h后或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