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特殊句式的标志和特点2、能准确判断句式类型并灵活运用【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归纳文言句式的类型二、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一)1、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冠皆白衣冠以送之。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小结1: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小结2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小结3:①铜人十二②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③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小结4:2、①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②翻译: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二)1、①大王来何操?1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小结1: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小结2: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夫晋,何厌之有?③唯命是从;唯利是图小结3:①何以战?②微斯人,吾谁与归?③项王项伯东向坐小结4:2、牛刀小试①翻译:吾爱之,不吾叛也。(2008江西)②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之二虫又何知?B、卿欲何言?C、安得广厦千万间。D、宋何罪之有?③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④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未之多见也(三)1、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小结1:2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小结2: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小结3: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②遂与秦王会渑池。③得璧,传之美人。小结4:2、牛刀小试①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得复见将军于此。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翻译: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指出下列句式的类型,并进行翻译。(四)1、用“者”或“也”配合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3)梁,吾仇也。(4)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也。(5)粟者,民之所种也。(6)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7)莲,花之君子者,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8)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环滁皆山也。(4)此亡秦之续耳(耳,结尾表判断语气)是否有这些标志性词语就是判断句?请举例说明。如:法先人之则(则:准则、法则)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3(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2)此后典籍皆为版本。(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4)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5)巨是凡人。这“为”“是”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表示判断,请举出几个典型的例子,简单分析。为天下笑。4、用“非”“弗”“无”“莫”等表否定的判断。(1)予本非文人画士。(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小结:5、直接表判断。(1)荀卿,赵人。(2)刘备天下枭雄。句子形式小结:五、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1、(1)而君幸于赵王。(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3)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2、(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3)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5)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7)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