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三十六计怎样使自己的课堂既符合改革的要求,又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让他们在平等、自由、开放的境遇里充分发展呢?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那么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就不能不讲究战略战术。在多年的教学中,我终于找到自己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的堂。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就要讲究“用兵之道”——教学之法。要采取多种谋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所谓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一种形式。教学方法可谓多矣。我们要在有行中变无形,无形中变有行。这样才可以运用的得心应手。那么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是可以借用的。当然,我们所采用的只是三十六计的原理和方式而不是其全部意义。下面,我就来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三十六计提高课堂实效的。一、偷梁换柱——课堂导入一堂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节课的导入,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系着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效果如何。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每节课的教学之初设计了一项挑战,挑战的内容为前五天所学习的知识,难度不能太大否则学生不敢挑战,又不能没有难度不然激不起兴趣。这样以来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班里的学生都跃跃欲试,一堂课便在这样活跃的气氛中开始了。所谓的挑战其实就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之所以用挑战一词,只不过是为了激起学习的热情。这就是偷梁换柱计策的变通。二、以逸待劳——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做到自主、互动、愉快、发现、开放。教师就要大胆放手。所以,在上新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回家提前预习。首先读熟课文,并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严格要求自己反复朗读,达到文1畅气顺的地步。在朗读过程中,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字典,将词语的意思写在书上。同时,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将自己的感悟、疑问记录到笔记本上。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不会费时去解释一些词语了。既省时省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语文课是什么?语文课要舍得取舍,教得简约。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不仅要学到课本里的知识,更要学会表达。(表达包括肢体语言、口头、书面的表达)那么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要求每一个同学担当好两个角色。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一位老师。在上课时要像一位老师一样把自己的感悟讲解给学生听,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同学们共同解答;同时也要积极聆听同学的感悟,解答同学的疑问。当然教师要及时介入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多关注那些不善言谈者,简单的问题尽量把机会留给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实践中找回自信,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样,整个课堂实效就会更好。并且使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一堂课下来,学生就在自主、合作中完成了课文的学习。这种以逸待劳的事情教师何乐而不为呢?三、李代桃僵——互助合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是分小组教学,小组教学的好处是同学之间既可以互相帮助有可以互相牵制,可以说是学学相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那怎样做到这点呢?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性格内向或基础较差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在此时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因为小组组长是一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点名表扬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的小组和组长,指名说哪个小组应努力,并且指名那个不积极回答问题的组的组长和组员应当向别的小组学习,这样组长和其余组员就代那些不回答问题的组员受了过。那个同学心理过意不去也就会主动回答问题了,组长和其他组员也就会像老师一样及时督促组员回答问题的,教师也就避免了直接批评那些内向学生的问题,并且激起他们的合作意识,岂不是一举两得。毕竟孩子的争胜心还是很强的。四、激将法——激起竞争由于平时采取小组教学的模式,家庭作业的...